不知你們喝過芝麻豆子茶嗎?這杯在家鄉的小景點賣三五塊的茶水,我們從小喝到大。
杯底放上茶葉,倒入搗碎的姜末,撒點鹽,開水沖泡,這就是一杯姜鹽茶。如果加點芝麻、豆子,就是正宗的芝麻豆子茶了。
小時候是吃芝麻、黃豆的。慢慢的,也不知誰起了頭,發現小小的綠豆炒香了放進水里也別有一番滋味,于是又有了芝麻綠豆茶。還有芝麻花生米茶……
不過最喜歡的還是芝麻配青皮豆,炒熟的青皮豆被水一泡,像個大胖子浮在水面上。漸漸地,就沉底了。端著水杯喝呀喝呀,水見底的時候底下的芝麻、豆子全現了蹤影,正是喝茶最愜意的時候了。
杯子里殘存著水的時候,和著水,它們會一股腦兒進了嘴巴里;往往等到水喝光,還會有一些倔強的芝麻留在杯壁上。如果就這樣放棄它們,可是對茶的極不重視。
為了吃光芝麻豆子,有人會伸出手指頭把杯底的它們趕在一起送進嘴巴,那動作嫻熟得仿佛不帶絲毫尷尬。但我是不喜歡這樣的,總覺著不衛生。不知什么時候起,我看到大人們會窩著手掌輕輕地拍杯口,不需要完全遮住,只需左手斜持杯子,右手拍幾拍,芝麻們就乖巧地順著杯壁一下一下地爬到杯口。嘴唇一抿,它們就進了肚子。用這種方法,可以吃得干干凈凈。
長大了學了物理之后,才知曉這種做法是有科學依據的,利用的便是無處不在的氣壓。
這茶也不是隨時就喝。一般是家里來了客人,哪怕是串門子的鄰居來了,也先擺上一把椅子,再吩咐一聲“坐,我去泡碗茶來”。待主人家也坐定,這一杯芝麻豆子茶的工夫,家長里短、七零八碎的瑣碎事兒便都聊了出來。
是呀,我才發現家鄉人都是稱“一碗茶”,雖然同是用杯子裝著,聽起來更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暢快勁兒。
嫁了人之后,搬到了樓上樓下的房子里。串門的人幾乎沒了,喝到這口芝麻豆子茶的機會也就少了。連我媽去了我家,我都是奉上一杯清茶,有一次回了娘家,她還說我待客太不熱情,茶都不好好泡。
我本身是不愛喝茶的,茉莉花茶也好,綠茶、黑茶也罷,嘗過一口再也不喝第二口。所以什么大紅袍、鐵觀音、碧螺春啥的,我叫不上名也不愛碰。一盞香茗的生活我還過不慣。
如今天天閑在家里,正好謝老師買了芝麻、花生碎,沏一杯滿滿當當的茶,不咸不淡,感覺也挺好。這杯茶,沒了茶葉的味道,反倒是咸咸的水、香香的料,更值得我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