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永遠是炙手可熱的話題,可這印象中朦朧美好的字眼卻被現實賦予了太多的內涵。
說白了青春也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從嬰兒到幼年,童年,青年,成年,壯年,老年。青春期是一個人心理和身體從青澀到成熟的過渡階段,原來從別人口中了解的世界的面紗,慢慢的被剝離,記憶中的模型開始被質疑,開始被打破,然后重新去了解,到形成自己的看法。了解這個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了解一切事物都有兩面性,沒有完美的人,是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學會去欣賞別人的優點,包容別人的缺點,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競爭,學會合作,學會去照顧別人,學會獨立,學會成為真正的自己,為自己負責。
是的,學會了很多,但是未知的更多,已有的認知又不斷的被顛覆,好像沒有絕對的對錯,原來對的變成了錯的,原來是錯的后來發現竟然又是對的,不由的讓我們感動迷茫,不禁要問,難道就沒有一成不變的真理,難道不存在一條通往幸福的陽光大道。于是我們迫不及待的繼續尋找,恨不能搞它個天翻地覆,有的人確實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但是在路上的還是大多數。
只記得小時候迷路了,會有父母或者好心人帶我回家,可如今長大了,父母不可能照顧你一輩子,你得自己學著找到回家的路。
工作、生活、感情,相互糾纏,十分復雜,但是古圣先賢又說大道至簡,迷茫的人所需要的不是仙人指路而是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塊指南針。
那一塊指南針我覺得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
世界觀即觀世界,認為這個世界是個什么樣子,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還是相融相生,認識世界在于我們不斷的探索。
人生觀即觀人生,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在哪里,人生不是虛無的,生而為人,就要創造自己的價值,完善自己,幫助他人。
價值觀就是對人、事、物的觀點和看法,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同一件事物對每個人的價值體現也不一樣。
那么你的三觀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