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該如何進行衣服的整理呢?
其實,在開始整理衣服之前,我們最好先對衣服進行一次大致的分類,我們可以按照大類別的劃分,將衣服分為:上裝、下裝、外套、襪子、內衣、包、配件、季節性衣物、鞋子等。
做好分類之后,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家里所有的衣服集中在一處。記住,是所有的衣服,不管它們是在壁櫥的抽屜、臥室的衣柜、床底下的收納箱還是客廳的沙發上,我們都必須將它們找出來,集中在一起。
集中完了所有的衣服之后,看著這些堆成小山的衣服,你可能會感到驚訝,原來自己居然有這么多的衣服。面前由衣服組成的這座“小山丘”,你可能會對感到茫然無措,不知如何下手。
如果是當季的衣服,你可能很難分辨自己是不是產生了心動的感覺,因為你總是會不自覺地想:“這件衣服雖然我不夠喜歡,但是我昨天剛穿過,還是留下吧。”這樣的想法一旦出現,就很容易影響你的判斷。
而非當季的衣服在當下沒有迫切的需要,因此,我們就能以更純粹的感覺,來判斷自己是否會對一件衣服感到心動。
為了確認是否對每一件過季衣物感到心動,作者建議大家最好這樣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下一季還想再穿這件衣服嗎?”
或者更加直接地問道:“如果今天的氣溫突然變了,會想穿這件衣服嗎?”
如果你覺得“未必會穿”,就請丟棄這件衣服吧。
在整理衣服的時候,第二個需要我們注意的問題則是,我們要避免把衣服降格為“居家服”。
我們中國人經常會有這樣一個習慣:比如,農民會把穿舊的和過時的衣服降格為勞作服裝,年輕人喜歡把穿舊的T恤降格為睡衣,家庭婦女們有時候還會把哥哥穿久了的衣服,留給弟弟穿。
這種做法,雖然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浪費,但是,你真的會對這些舊衣服改造的“居家服”感到心動嗎?其實,這樣的做法,不僅不會讓我們對舊衣服產生心動,還會讓我們的房間里面充斥著各種舊衣服,阻礙我們的整理活動進行下去。
因此,要想把衣服整理好,我們就必須放棄把舊衣服改作家居服的習慣。畢竟我們的目標是,在理想的房間里過上理想的生活,而穿著沒有心動感的家居服,只會增加自己的束縛、加大房間的負擔。
經過剛才兩步的整理之后,留下來的衣服數量一般只有整理前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這些留下來的衣服,就是我們收納的最終對象了。
收納的方法其實并不復雜,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使用衣架,掛在掛衣桿上的“衣架收納”;另一種是把衣服一件件折疊起來,排放在衣柜抽屜等處的“折疊收納法”。
在這兩種收納方法中,“衣架收納法”更為輕松,把衣服掛到衣架上就行了。但從收納能力來說,“折疊收納法”明顯優于“衣架收納法”,因為使用衣架收納衣服,很容易讓衣服被掛得到處都是。
相反,通過自己的雙手折疊衣服,既能節省空間,又能體現自己的勞動。
不過,很多人折疊完了衣服,都是習慣把衣服堆在一起,一層加一層,然后放進柜子或者抽屜里。但這樣做弊端又出來了——東西多了,你的柜子或者抽屜里仍然會很亂。
所以,折疊收納的目標是在一拉開抽屜,一眼就看到“什么地方有什么”的狀態。因此,我們收納衣服時,也要讓衣服盡量保持“豎著”的狀態,就像排列書籍一樣,能看到每本書的書脊。這樣,你拿取的時候也會更方便。
當然,適合“懸掛收納”的衣服,如大衣、西裝、夾克、裙子、連衣裙等,就老老實實地把它們掛在衣架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