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閱讀心得及三月閱讀總結

喝杯咖啡,讀讀書,寫著人生,這不就是理想的生活

我是一名大一學生,下學期的課幾乎是上學期的兩倍(一周20節左右),但由于將睡前和清晨的時間用在閱讀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包括以前的我在內,睡覺前最后一件事是玩手機,起床做的第一件事也是玩手機。但新學期開始,我將這項活動換成了閱讀,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整個寒假37天我看了12本書,但那是在基本沒什么安排事項的情況下;而3月份31天,在課多與報社工作需要競選的情況下,我竟也讀了10本書。雖然這里面有個人閱讀速度的因素在,但仍然非常客觀,相信你也能做到。


為什么在睡前和起床后閱讀

就個人而言,這是我最充裕、感覺最好的兩個時間段。我的作息早六點至六點半起床,由于寢室是上床下桌式設計,我的做法就是晚十一點在床上閱讀,根據睡意安排閱讀時間,但一定在十二點前睡覺;而早上六點到六點半下床坐在書桌前閱讀,如果有早課,就七點半出去吃個早餐(八點上課),如果沒有早課,則在寢室閱讀至斷電,再去食堂吃早餐,然后繼續在食堂閱讀。這么算下來,星期一和星期五,星期二和星期三沒有早課,星期四整個上午沒課去圖書館完成專業作業,星期六休息一天,星期天則全天圖書館,每周早上的閱讀時間為10~14小時。很多人抱怨沒時間讀書,但其實只是因為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大部分人睡前最后一件事和起床第一件事都是玩手機,為什么不將它換成閱讀呢?又及,前幾日在簡書看了一篇文章,說是“晚睡一個點,早起兩個點”,如此就能擠出時間。



閱讀前準備

1.屯書。要閱讀,首先手邊需要有一本書。我個人習慣把喜歡的書都買下來慢慢看,即使還有沒看完的書也會定期去書店。也有一些人習慣讀完一本再讀下一本,這也是非常不錯的。可以和書友互相借閱,或者去圖書館借書。至于讀什么書,看個人習慣,以下是我的一貫做法:

(1)在豆瓣評分8.0的書中尋找符合興趣方向的書(但只作為一種參考)

(2)在實體書店,親自翻一翻一些感興趣的書。有人會說現在的書大多不允許拆塑封無法判斷,但其實一本書后所附的評論,也許有夸大,但也都是閱讀之人對其所做的評價,亦可參考。

(3)看自己看過的電影原著。我以前很不喜歡看電影,也很排斥書改電影,但張藝謀就說過,未來的優秀電影絕大部分都會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不可否認,這是一種趨勢,也有一些非常不錯的作品,比如黑澤明導演根據芥川龍之介作品拍攝的同名作品《羅生門》(但實際上是根據短篇中的《竹林中》所拍)就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就最近而言,《卡羅爾》和《荒野獵人》的原著陸續翻譯出版,都是很好的閱讀文本。

(4)讀一些學科的入門級別書目,行成自己的知識框架。

2.一本讀書筆記。只閱讀,不思考,不總結,是無益的。我的讀書筆記是一個九口山的原創讀書筆記本,由于第一眼看到就被驚艷,于是為了它痛下血本(45RMB)。但讀書筆記的形式不重要,主要是記錄書籍基本信息和一些喜歡的文段,再附上一些觀點和評價,就很完整了。

我的九口山讀書筆記

內頁設計(左)


3.有條件可以準備一個Kindle。其實499的入門版就已經非常不錯,沒有必要選擇背光版,淘寶上有那種帶夾子的書燈,非常不錯,亮度足夠。Kindle上有很多資源,不但可以省錢,而且對于學英語非常有幫助(通過閱讀英文原版書,雖然個人還沒有實踐過)。至于Kindle的資源尋找和筆記導出,簡書上有很多指導性文章,可以參考和學習。

我的Kindle。白色版好肥大哈

4.充分放輕松,別有太大壓力。閱讀應該是讓心平緩下來的方式,平時生活節奏已經夠快,現在,這場旅行不需要負重。

閱讀是一個人的旅行

? ? ? ? ? ? ? 三月讀書總結

注:左上角日期均為閱畢日期,也就是說一本書不止花了一天在讀。。觀點僅代表個人,有輕微劇透哦

1.《嫌疑人X的獻身》

?因絕望和扭曲所產生的感情,以愛為名義的罪惡,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情節和吸引人閱讀的節奏,恰到好處的對峙與精巧細致的本格推理——這是目前我看過他所有“推理小說”中推理最精彩的一本。

?看上去,東野似乎一直在用大篇幅談石神的數學研究,但他也正是用此手法將線索隱藏在其中,就像湯川始終相信“達摩石神不會做無意義的事”一樣,石神在設置騙局這方面與出題如出一轍,都是邏輯勝過感情。表面上,很多篇幅用于描寫石神和湯川之間的老友對話,實際上卻是罪犯和破案者的交鋒,真相揭開的瞬間,我為這個巧妙絕倫的局叫好。

?誰也沒有料到,石神這個與數學打了半輩子交道的理性思維者身上竟然擁有一份不輸給任何人的濃烈、熾熱之愛,他因這份愛實現自我救贖,亦因這份愛走向自我毀滅。縱是可悲可嘆,但他的確犯下了殺人之罪,正如湯川所言,“這個世上沒有無用的齒輪,只有齒輪自身才能決定自己的用途”,他的罪惡并不能因此被抹去。其實,如果連自己都不能拯救,根本不能拯救任何人,最后靖子自首時,他那聲“仿佛都要嘔出靈魂”的咆哮便是作證。事情的發展并未如他預料的一般,他不曾想到會殺出一個“神探伽利略”,也沒有想到自己拼命將真相隱藏,希望靖子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最后靖子仍然由于美里的自殺而主動自首。此后,他與他對靖子的愛都徹底走向了深淵。

2.《惡意》

?說實在的,整本書有九章,直到看到最后一章之前,我都覺得這只是一本平平的小說。但不得不說,最后一章真的見功力,本書三次轉折中的前兩次都能猜出來接續的發展,比如野野口才是兇手,比如確實存在捉刀。但它們不過是為結局真相的爆發作鋪墊,使得第三次轉折毫無夸張感,讀完使人有些不寒而栗。而加賀在最后一章中也沒有揭開所有的謎團,比如初美究竟死于自殺還是死于意外交通事故,使得讀者不至于一下子被撲面而來的真相壓得喘不過氣來。

?最后幾段是全書的點睛之筆,也是與書名“惡意”呼應的地方。丑惡的偏見并不來自于歷史和地域,而是人心。東野通過寫一樁極易找出兇手的案子以及對主人公窮追不舍性格的塑造,實現了揭露人性的目的。

?本書集中了很多矛盾點,諸如校園暴力、地域歧視、惡性競爭與人的嫉妒心理,一切都直指書名“惡意”。這些話題看似遙遠,卻都是我們感受得到的真實,尤其是當它們集中在兩個表面以朋友相處的人身上的時候,讀者更是深刻地感受到何為惡意。日高和野野口是兩個端點,一善一惡,卻無法取得平衡,反而雙雙墜落。其實用善意去對待惡意,本來行不通也沒有必要。以德報怨,以何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新參者》

把觀點變成書評

《唯平凡者非凡》

實際上,《新參者》所寫的是一樁推理成分并算不得多么復雜的命案,真相最終不過依靠一根陀螺線推出。它既不屬于東野圭吾早期具有精致布置感的本格推理,亦非后期所謂探究人性卻在成分上稍嫌有幾分吊詭的敘事。于我而言,它之所以精彩,只因滲透在揭開懸念過程中作者通過塑造加賀這一人物形象對一個真正的刑警形象作出的詮釋。

一個真正的刑警,不僅僅將破案視為工作的全部,他希望用光芒取代陰翳,讓因案件而受到心靈創傷的另類受害者也得到拯救。在《新參者》中,加賀參與了九段人生,每一次,他只與一兩個人對話,卻最終串聯起隱藏在平凡生活下的蛛絲馬跡,既依靠現場的物證尋訪街上的各色人物,又由著死者生前的幾個微不足道的行為追根溯源,甚至類比上司上杉的過去以引出被隱瞞的事實。他不僅通過捕捉細微線索抽絲剝繭般地除去涉案人身上的嫌疑,更重要的是,他在此過程中扮演了一個懷有悲憫之心“解結人”的角色。他以非同尋常的耐心和溫情一一化開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而非讓它們沖突至魚死網破以致一發不可收拾。加賀所做的這些事,按照常理并非職責內的工作,但加賀卻將其視為原則并加以秉持,刑警本色,盡在于斯。

其實,這也代表了東野圭吾創作推理小說的一種觀點,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初衷。在此系列的前作《惡意》中,東野已經將加賀對于真相的執著表現地淋漓盡致,而在《新參者》中,他則集中筆力突出加賀擅長從人情與世情入手,推動案件的解決。這一次他雖然沒有延續《惡意》中使用加賀的第一人稱口吻敘述,甚至加賀在戲份上更像是一個線索人物而非主角,但通過每一段故事從矛盾至和解的經過之種種側面,我們看到的是比前作形象更豐滿的加賀,看到的是東野圭吾對于加賀一般的刑警能夠真實存在的殷切期盼。

而一個真正的刑警,亦從不會因別人對自己在探案方面的才能之稱贊而將自己當做特殊人物,從不會將刑警身份作為一個包含其他意味的稱號。當面對上衫“你究竟是什么人物”的問題時,加賀只是平靜地回答,“我不是什么人物,我只是一個新參者”,這不僅是東野圭吾的完美點題,亦是他通過一語雙關揭道破加賀能成功破案緣由的手法。死者是日本橋上的新參者,加賀也將自己作為新參者,所以他才能攜同謙遜,擁有果敢,設身處地地依死者的行為與思考模式行事,用平實的話語去溫暖日本橋上的眾人,從而成功偵破疑案。

是啊,非同尋常者,又怎會肆意鋒芒畢露?他們只是用時光不斷積淀,將每一段經歷都內化為氣質。非同尋常者,總是自視平凡,不以才能泛泛而談,不因成就高高在上。在我們的印象里,加賀好像永遠都是以一身一成不變的簡樸打扮行走在城市的大道與角落,他不是什么英雄,他只是做了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所以,他的故事才延續不止,我們也從中讀出了平凡背后的非凡。

4.《余生皆假期》

?伊坂幸太郎的故事架構絕對是一流的,多人稱多角度多線索敘述居然毫無違和感反而是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不僅僅因為功力極深,筆觸自然,更多地是因為他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調侃、嘲諷式的口吻下行成的獨特文風。

?整本小說以一個極為不合理的開頭作為伊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談論秘密,而父親居然一本正經毫不在乎地說出“你老爸我有外遇了”這種話,更不可思議的是,其他人紛紛表示這早已不好使秘密,接下來緊跟一系列脫線的展開:莫名其妙的短信,黑幫混混的生活,岡本小時候的故事,溝口的背叛與最后的大反轉以及戛然而止留有充足想象空間的結尾,一切都恰到好處沒有冗余,既不淺嘗輒止,也不過分矯揉做作,令人不得不再一次為伊坂幸太郎的創造力而嘆服。

?那么這時候再次回溯,作者為何要以“余生皆假期”為題呢?我想可以作出非常多元化的回答。岡本從小就喜歡假期,他后來脫離黑幫,也是因此。這像是作者戲謔的玩笑,更是多重矛盾匯集在一處后醫院鬧劇最終上演的終極原因。事實上,誰能真正做到余生皆假期呢?這只是一碗雞湯,好在它并不毒,先干為敬。

?這出群像劇的發生發展皆有因可循,作者以夸張手法給人物加上的神經質特質雖然有些多但好在不過分。衷心希望岡本和溝口能夠再會,度過那皆假期的余生。

5.《蝴蝶夢》

看完就立刻借給別人啦,還沒來得及做讀書筆記。

6.《彷徨之刃》

?“彷徨之刃”,一個一語雙關的書名:既是說主角長峰重樹最后時刻被和佳子的呼喚致使猶豫而手上的復仇獵槍那一剎那出現的彷徨,又是指警察為了守護法律而不得不做實質上是在保護壞人的事情上的彷徨。這個比喻可以用入木三分來評價,它觸及到法律弊端和法外正義這兩個近乎禁區性的話題,也就不意外有人說這是東野圭吾爭議最大的作品了。

?但這樣的雙關也是全書一個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全書基本上只是兩種對立的觀點在拉鋸,沒有考慮更為復雜的情況。作者東野將犯人的罪行寫的令人極為不適甚至憤怒,以此來凸顯少年法的不公,同時也與結尾行成巨大反差,但似乎太絕對化,難道真的只能在殺了快兒與不殺之間做出選擇嗎?我認為這樣的寫法很難造成社會實質性的改變,也讓“和佳子”這一人物顯得有些多余。

?結尾織部的思考算是表達了作者的立場與觀點。東野顯然不是作為中立陣營的代表寫出這本書的。他的態度很鮮明,那就是少年法并不能消滅罪惡,在某種程度上還會造成社會對犯人的遺忘,可他還是按照現實寫了,我們為這種妥協感到不甘,但必須承認這是本作的一個亮點。盡管故事敘述方面大量平鋪直敘并未營造太多波瀾,口吻也相當平淡,但因為這個亮點使它成為了一部非常不錯的作品。任何一個社會都有弊端,其實并不能完全歸咎于法律的不健全。路漫漫長修遠兮。

7.《虛無的十字架》

?同樣是揭露社會問題的作品,同樣是拷問人性和批判現行法律和體制的作品,但《虛無的十字架》在故事架構上比《彷徨之刃》更勝一籌。一樁兇手很快自首卻隱瞞動機的殺人案引出一段十余年前不堪回首的往事并由此行成關于廢除死刑與否的兩種觀點的對比,以案制案,結構很漂亮。

?但本書也有和《彷徨之刃》共同的毛病,便是流于觀點的對立。僅從三起案件說起,的確有些忽略復雜可能性的嫌疑。不過這本書的傾向性比較少,思考性更強。

?其實,任何社會都有弊端,用一個社會的優良之處否定另一個社會,不僅不公平還根本無濟于事。通過東野圭吾這兩本書更是明白了這一點,與其羨慕別人的好,不如著手去改變和完善自己所屬的社會而不是沒頭沒腦地干憤青的活。畢竟,別人也有火急火燎需要解決的問題。

《信》

?算上以前的《白夜行》《宿命》,東野圭吾的小說算下來也看了八九本了,有的看完不寒而栗,有的看完收獲溫暖,有的看完忍不住扼腕嘆息,有的看完充滿無奈。但只有這本《信》看哭了,相依為命的兩兄弟,充滿坎坷的命運,辛酸的奮斗與不公的歧視,為了讓弟弟有條件上大學而失手殺人的哥哥,因為哥哥的緣故而失去夢想和初戀以及工作的弟弟,一切都錯了,一切都那樣令人倍感悲傷。正像弟弟最后在監獄里所想的“哥哥,我們為何要降臨在這個世上?”東野的結尾總是這么有力,掩卷,許多復雜的情緒一齊涌上來,眼淚也是控制不住。

?這本書基本是以弟弟生命中的每一個轉折作為章節和發展的,每一次都是因為哥哥的來信。雖然罪行是哥哥武道剛志所為,但弟弟武島直貴也一同遭到社會的排斥,只因他們害怕他“與哥哥一樣的血脈”,以至于他最后他不得不與哥哥斷絕關系以保護女兒的成長。其實,這在很多國家都是普遍現象,包括那些出獄后的犯人,即使想改過自新,也由于前科而不能適應社會。可怕的是,法律對這些現實根本無動于衷,而道德則認為歧視是正常的,就連少數的好心人也不希望與他們產生聯系而只是希望他們能得到別人的幫助。這些做法,與封建舊社會的酷刑株連,究竟有何二致?

?字里行間,溫情與絕望共存。直貴的人生在哥哥被捕之后,既有失去,亦有所得。他最后在監獄的失聲,其實是無聲的控訴。他怪的并不是哥哥,反而是在譴責這個社會創造他和哥哥卻又無情地拋棄。誰之過無人曉,只有那一封封沉重的信長留,彼此的道路,都還很漫長。

9.《一個人的朝圣》

?時隔二十年,她身患重癥瀕臨死亡邊緣之際給他寄來一封信,而他則憑衰老之軀徒步跨越整個英格蘭走去她所在的地方。作者將此次遠足稱為“朝圣”,不為宗教,不為名利,只因心靈間最純粹美好的感情,因他放手一搏不顧其他的偏執與勇氣。

?為何哈羅德的決心能夠成為朝圣?我想首先源于他內心的信念與善良。一路上他跌跌撞撞走走停停,雖有動搖,卻無放棄之念,只愿走去貝里克。他不斷回憶,也一直思考著未來,他遇見形形色色的人,品味他們不一樣的經歷與相同的孤獨。朝圣,在本書中,更像是強調直面自己內心中的糾結與生活里的不堪。

?我覺得全書最精彩的地方集中在兩處。其一是哈羅德遇見瑪蒂娜,在那之前,他只顧莽撞地往前走,而在那之后,他的朝圣變得節律而有作息,之前一度產生的搖擺也不復;其二是他遇見的人組成名為“朝圣者隊伍”而實際上是烏合之眾的群體,這也是全文一處集中有力反映現實的矛盾所在,那些人是為了成就而不是為了成長,又談何朝圣呢?哈羅德最終做出了離開他們的正確選擇。

?一個人到了暮年,仍然繼續升華,就像書末所言,重新養育一些東西的感覺,真好 喪子之痛,被生父母拋棄之苦,二十年名存實亡的婚姻,最終與老友重逢但沒有出現奇跡的遺憾,這些都不再重要,只要有愛,就是真正的生活。

10.《陰翳禮贊》

三月最佳。打算讀第二遍時再寫書評。之后看到蘇州園林的圖片,就感覺實在太符合谷崎先生的文字了,于是就有了這樣的筆記。

1

2


3

4

5

6

總結:

1.3月讀的都是文學類作品,4月需引入其他類別作品。

2.讀的東野作品確實有點多蛤,但之前我對他偏見比較大,印象也是在讀的過程中改變的。其實并不像有些人所說,一旦讀到認為東野最好的作品,接下來的就會越來越差,畢竟我讀的第一本就是《白夜行》,可也在接下來的閱讀中看到了很不一樣的東野。所以,不要只讀一本書就對一個作者產生刻板印象。

4月末再來總結,以此共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70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43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55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20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16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40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24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70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0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9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8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91評論 5 35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2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07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63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0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46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