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住在爺爺留給爸爸的屋子,三面泥墻,朝陽的一面用狹長的青磚砌成,木頭房梁,麥秸屋頂。門板上用紅漆寫著兩行小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屋子里面,灰褐色的泥土泥墻,朱紅色油漆木箱,在煤油燈昏暗的火苗下,越發的顯舊。泥房子雖然不夠亮堂,但是沒有風吹日曬雨淋,冬暖夏涼,甚是愜意。
老房子后面是一條小河,河堤開滿了野花,月季,鳳仙,還有各種叫不出名字的花,一叢叢,一簇簇,散發著淡淡的花香,引來翩翩地蝴蝶,久久停留,不愿離去。
河堤和房子之間是一片竹林,青翠的竹子,終年都是郁郁蔥蔥,夾著幾棵槐樹、棗樹,幾十米高,闊大的枝椏,樹葉互相交織,聳立在空中,遮住了陽光。
地上長滿長長的雜草,藤蔓肆意瘋長,和樹木相互纏繞,一腳踩下去,落葉雜草沒過腳踝,人卻仿佛置身于原始叢林一般。
屋子前面是一片菜地,每年春天,門口的油菜花金黃燦爛時,有很多蜜蜂飛過來采蜜,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泥墻上出現很多手指頭粗細的洞穴,蜜蜂就躲在里面。
我們小孩子拿鄰居養雞場廢棄的小藥瓶,用瓶口堵住洞口,留一條縫,伸進一根小樹枝,在洞里不斷攪動,蜜蜂自然受不了,嗡嗡嗡地叫著,無奈地爬進瓶子里,蓋上蓋子,我們像獲得戰利品一樣歡呼雀躍。
那些無辜的蜜蜂最后自然是悶死在瓶中,我們繼續樂此不疲地掏下一個蜂洞。
老房子終歸是老了,我上了小學以后,爸媽通過努力,在老房子旁邊蓋了一座嶄新的房子,青磚黛瓦,窗明幾凈。老房子便閑置在那里。
每當百無聊賴時,我便一個人到老房子里轉悠,希冀它能帶給我別樣的體驗。當初搬家時,爸媽只是帶走了一些衣物,有些東西并沒有搬走。有一次,我無意打開一個破舊的木箱,里面竟然裝滿了書,我翻出幾本,《紅巖》、《小二黑結婚》、《雷雨》、《駱駝祥子》……
也許是爸爸忘記了,也許它們現在對爸爸沒用,所以被丟了。我打開書,書頁又厚又糙,散發出淡淡的草香和油墨香,我如癡如醉地讀起來。
我發現自己身處在另一個世界,看到英勇斗爭的許云峰,堅貞不屈的江姐,看到革命英雄被關押在渣滓洞,卻依然頑強地和敵人作斗爭……
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只要一有時間,我便來讀書,在這個古樸的泥房子里享受著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愛上了讀書,并且一直保持到現在。
長大后我在外求學,工作,闊別家鄉十幾載,當年的小孩早已長大成人,父母也已變老,回到家鄉,再看到泥房子,經過風雨洗禮,早已是斷壁殘垣,傾倒的房梁橫七豎八地躺在雜草叢中。
我撫摸著半截墻壁,試圖尋找兒時的痕跡,泥墻上曾經的蜂穴,早已蕩然無存;兒時看過的書,也因年代的久遠以及變遷,消失的無影無蹤。我頓感失落,仰天長望,感慨萬千,歲月更迭,唯有心中對老房子的記憶不會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