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想讓兒子做太子,周幽王就要殺死太子宜臼(就是后來的周平王)。宜臼聯(lián)合犬戎攻破都城,殺死周幽王。接著,東遷洛陽,東周建立。
宜臼呢,殺死自己父親,是不孝。看《權(quán)游》,覺得小惡魔殺死父親,很稀奇了呢,沒想到我國古代就頻頻有兒子弒父。但為天下民眾去掉昏君,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大愛勝于小愛,有利于天下,就可以殺死昏君父親。
有人說“都不孝了,還怎么愛民眾?”我認為,就是大愛比小愛重要。殺父是心狠手辣,但心狠手辣的人不一定會做不好君王。
他不孝,然后選擇遷都來躲避仇恨,方式還挺新穎。
小事不誠信,大事可能誠信。沒有小愛,卻有大愛。延伸出來,還有:小事不勇敢,大事勇敢(很多怯懦的人最后敢殺死壞人);沒有小正義感,卻有大的正義感(小偷可能會保衛(wèi)國家)……有很多。所以我們大概是不是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不能說小事做不了就做不了大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貌似不對。面對小事,一副模樣;面對大事,可能受到震撼,就變做另一副模樣。大事不只是小事的累積,其中有量變引起的質(zh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