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課學習商業保險公司的運作原理。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保險公司是一種向客戶提供“未來收入一致性”服務的機構。
1.保險公司的運作和競爭
我們假設現在社會上只有一家保險公司,假設每個人到年老時都有生病的可能,年紀越大生病的機會和風險越高。
在這種情況下,這家保險公司接受所有人的投保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年輕人基本上不生病,但是也要和會生病的老年人交一樣的保費,那這樣年輕人等于就是吃虧了。
這時候,如果有另外一家保險公司,它的經營模式是,把人群分成兩種,一種是年輕人,一種是老年人。年輕人買年輕人的保險,他們的保費比較低;老年人買老年人的保險,他們的保費要高一些。那這第二家公司對于年輕人來說就更具吸引力了。
如果又有第三家保險公司,它的模式是不僅僅把人按照年齡來分,而是細致到按照同年生的人來區分不同保費,越年輕保費越低。
這就是保險公司之間展開競爭、提高他們產品質量一個重要的辦法,叫細分,把不同的人的風險做精細的細分。
2.人群劃分越細,搭順風車的情況越少
當然,人們生病年齡只是一個因素,現實情況是一個人生病的因素會有很多。
這時候,保險公司就要請來精算師、概率統計師,來仔細區分不同因素所造成的風險到底有多大,從而把復雜的人群進行更準確的細分。
保險公司把人群做的細分越細,每個小組里面的成員,被搭順風車的機會就越少,他們交的保費就越低,這份保險的吸引力就越高。
3.實施歧視符合保險運作原理
保險公司為了把人群細分會想辦法更多了解投保人的信息,年齡性別,過往病史,家庭住址,是否結婚這些信息保險公司都可以掌握。
但現在新技術發展,比如基因技術的發展,保險公司如果通過基因技術比較準確地預測,你將來得某種病的可能性,那這種技術能不能用?這種技術會不會涉及歧視?
這時候我們正好可以復習一下前面學過的歧視的課程內容。
歧視就是區別對待,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歧視是一種很自然的行為。在保險業里面實施歧視,也就是把人做細分,是一種很正常的、符合保險運作原理的做法。
但有趣的是在美國,根據基因來把人做區分是非法的,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歧視,人人都應該公平地享受保險的服務。
那就要搞明白,到底保險是一種人人自愿購買的商業服務呢,還是一種對所有人公平開放的社會福利?
4.保險公司競爭招數之二:加總
保險公司除了細分,還有個事就是加總,在每個細分的組里面,他要增加每一個細分組成員的人數。
同樣風險的人越多,他們之間產生的期望值就越準確,這樣也可以降低每一個小組的保費。
所以保險公司通過運用細分和加總,把風險分的越細越好,每個細分小組里的人數越多越好。
通過這兩招,它就能夠使它的保險產品性價比提高,從而吸引更多的顧客,提高競爭力。
保險是一種能夠自我維持的、能夠適銷對路的、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商業產品,它雖然很抽象,但它是一種能夠自我維持下去的商業模式。
課后思考:既然買保險是一種個人的選擇,是一種買賣商品的行為,為什么有些國家如美國,它們要強迫所有人都買保險?理由是什么?
我的答案:政府強制民眾買保險,我認為從兩種角度來分析,一種是國家想要長治久安,風險也要大家共同來承擔,這是公平原則,如果沒有保險來分擔風險,人們生病了,從人道主義出發,政府要承擔起這個責任,花去的就是所有納稅人的錢,那對那些沒有生病的人來說也是一種不公平,所以人人保險最公平。另外一方面是政府也深諳人性的弱點,人都是有彈性的,錢多錢少反正都是不夠花的,不如強制人們做一些未雨綢繆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