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通過微信我知道了簡書。
當時參加了“好報”的報大人組織的30天寫作活動,連著參加了兩期,在群里認識了不少喜歡寫字的朋友。每天都有小伙伴把自己的文章分享到群里,大部分人用的是便簽或者圖片形式,少數開通了個人公眾號,另外有一些用的就是簡書。
我既沒有選擇開通公眾號也沒有注冊簡書,也很少把自己寫的東西分享出來,每天的作業都是默默的交給班長。我很難克服這種心理——覺得寫作是見很私密的事情,寫的東西,不管記實還是虛構,就是羞于展示給別人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自信,看到群里寫的好的大有人在,自己的那點只言片語拿出來未免貽笑大方了。
參加寫作小組,主要是想養成每天記錄的習慣,記錄自己的生活、所思所想,用以抵抗孤獨對抗遺忘就夠了。
大象先生非常贊成我寫,他希望我盡可能多的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情緒與他分享。我寫的每一篇文字,他都給予肯定和鼓勵。有一次轉發一個朋友在簡書的文章給他看,他看后說,為什么你不在簡書上寫呢,你寫的也很好呀。我說,我的水平,估計沒有什么讀者,用word寫也是一樣,他很認真的對我說,“寶寶,你寫吧,你寫的每一篇我都會認真看,我想做你最忠誠的讀者,一輩子。”那一刻我覺得我有種暖暖的安心,興高采烈的注冊了簡書,個人簽名我寫的是:“因為你的愛和欣賞,才有了簡書的王小篤”。篤是篤行的篤。
事實上,注冊到今天為止我沒有發過一篇文章。
有時候想寫點東西了,我寧可選擇其他地方來安放自己的心情。就像小時候買了漂亮的筆記本卻遲遲不敢寫上一個字,不止一個本子被我那樣擱置,到了高中畢業,筆記本雖然還是那么嶄新漂亮,翻開卻是一頁又一頁的空白。
? ? ? ? 有的人像向日葵,不斷的綻放不斷的袒露;有的人像卷心菜,年紀越大,就把自己的心包裹的越緊。
以前,當情緒有很大起伏的時候,會有強烈的沖動寫點什么,現在已經很少有這樣的沖動了。大概是太多次的內心需求得不到回應,心就會逐漸遲鈍麻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