搟綿氈

? ? ? 作者簡介:呂春文,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作品100多篇,出版散文集《喧囂之上》,獲崆峒文藝獎。

《飛天》2021年第1期

?   ? ? ? ? ?  搟綿氈

      呂春文

       1

  “天上云,地上霜,新搟的綿氈,白菜幫。”這是村莊里流傳的“四大白”。一伙吊鼻涕娃娃,一邊跳一邊齊聲喊著。氈匠一伙三人從官路上下來,沿小路進了村子。父親忙迎上去幫他們拿東西。

  誰都認得為首的喬氈匠,另外兩個年輕人是跟他學藝的小徒弟。喬師傅擺擺手說,老弟的活必須接,但要排隊等幾天。吊鼻涕娃娃又齊聲叫喊:“狼叨豬,狗咬羊,孩子掉井,喬氈匠”,真是名副其實的“四大忙”。喬師傅的忙是方圓上百里出了名的,約他搟氈得提前打招呼,排隊碰運氣。一般是主家挑搟氈匠,而他挑主家。能應承下來的必然是能入得了他法眼的人。他做活實誠,答應了的事從不打折扣。

  十多天后,搟氈的攤場終于在院子里鋪排開來了。兩個徒弟撐攤子,喬師傅并不著急,他換上了寬大的衣服,脫掉頭上引人注目的火車頭帽子,小心翼翼地放在院子里的柴垛上,這個火車頭暖帽,就是流行了許多年的雷鋒式軍暖帽,十分威武,戴得起這種暖帽的人并不多,喬師傅的雷鋒帽舊了,色也淡了,棱角卻是堅挺的,分明的。

  搟氈的器具只有簡單的幾樣,每一樣都有十分奇巧的用途。喬師傅是個面冷心熱,心思細密的人,他一邊把自己的這些家什擺放在院子里,一邊向圍觀的人介紹這個叫什么,那個叫什么,有什么用途,說來說去,有一些還是他自己動手制作的,有傳承也有創造,這才是他真正值得炫耀的地方。一張巨大的木弓,一個寬足有一人多高的竹簾,這算大的物件,還有用來抖散羊毛的“金鉸剪”,由“撒尖”和“手掌子”兩個物件組成。“撒尖”是一只胳膊長,兩個手指寬的三根竹片,頂端削尖,油光滑溜。“手掌子”是形如手掌的小木板,上面系著細繩,綁在手掌上,手指仍然活動自如。還有灑水用的“擺水砣”,那只不過是將一把脫了顆粒的糜子頭扎在一起的一個小刷子。喬師傅給它們取了好聽的名字,多少帶有賣弄的意思。這些物件看著簡單,喬師傅使喚起來卻靈活自如,得心應手。至于他說的那個彈羊毛用的“走仙錘”,也只是一個被木弓上的牛筋弦和日子合伙打磨得紅艷艷,光溜溜的棗木棒槌。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見證了喬師傅的手藝,他手腳遠比嘴巴麻利得多。

     

  ? ? ? ? ? ? ? ? ? ? ? ? 2

  我們一幫小孩子一直跟著看熱鬧。喬師傅和他的徒弟就像耍雜技,手腳并用,騰挪翻轉,我們瞪大了眼睛看得入了迷。還有些東西在二三十年后,隨著年歲增長,才逐漸領悟了它的妙處,更加感喟不已。

  搟氈環節復雜,工序繁瑣,體力的投入也比較大。首先要撿羊毛,喬師傅的兩個弟子用白羊肚毛巾蒙住了頭臉,只留兩只眼睛撲閃。他們將羊毛抖開,剔除掉混雜的柴棍、土塊、長滿小刺的草籽等雜物。父親也參加了,仔細地尋尋覓覓。這個環節出力不大,卻十分消磨人,要伏下身子,耐了性子,把全部心思攤在上面。接下來就是炕羊毛,將清除了雜物的羊毛在土炕上均勻地攤開,燒熱土炕烘烤,羊毛油汗大,粘連成片,很難散開。在窯洞里炕羊毛,羊毛上的油汗不覺間被烘烤掉,粘連片狀的羊毛才能松散開來。炕羊毛得一天一夜,直到成片成團的羊毛,用手一抖就能煙霧一樣飄飛起來。

  喬師傅指揮兩個弟子用“撒尖”輕輕拍打攤開的羊毛,讓羊毛輕盈起飛,自然落下,如白雪無聲地降落大塬。這個工作看似簡單,卻不輕松,喬師傅手起手落,輕盈自如,穩穩當當,羊毛紛紛揚揚,均勻地散落下來。兩個徒弟急著下手,羊毛卻不聽指揮了,屋子里烏煙瘴氣,落在地上炕上的卻還是一團一團,還沒有化開。姿勢、手法、力道,太重要了。喬師傅在旁邊指導,我們一堆小孩子這才知道了什么叫師父,什么叫徒弟。接下來就要機械操作了,喬師傅在土炕上架起木弓,縛在木弓上的弦繩,是韌性很好,彈力十足的牛皮筋。喬師傅一手緊握“走仙錘”,撥動弓弦,“當吱,當吱;當吱,當吱”。羊毛便如雨后晴空的云彩般一絲絲化開,飛散開來,飄逸到地上,蓬蓬松松,白如雪團。

  “當吱,當吱,三斤羊毛進褲襠”,這也是吊在孩子們嘴上的歌謠,意思是搟匠會在彈羊毛的時候做手腳,把羊毛塞進褲襠里,貪污掉,這也許正是這個行業的黑洞。稱好了斤兩的羊毛,經過一道道工序,直到最后變成一條綿氈,總會少個兩三斤。我們一群孩子盯著喬師傅他們的大褲襠,滿腹狐疑,又充滿好奇。父親說,不要總往壞處想,喬師傅是直性子,打交道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咱們信得過。羊整天鉆山林,淌泥水,羊毛里難免會卷進去雜物,搟成氈少個兩三斤,三四斤很正常。

  下一道工序是攤氈,父親卸下家里的雙扇門板,兩個窯洞一共四塊門板拼合在一起,剛好夠搟一條大號的綿氈。打開簾子鋪在門板上,喬師傅的兩個徒弟將地上積雪一樣的羊毛收進籠筐,提到板鋪前,左手戴上“手掌子”,幾個手指一撮,抓起一團羊毛,右手握著“撒尖”敲打左手上的“手掌子”,羊毛雪花般飛舞,均勻地散落在竹簾上。攤氈也是個細致活,徒弟前面攤氈,師父后面補缺填漏,做掃尾工作,還不時給弟子講解。

  攤氈完成后,喬師傅用“擺水砣”往攤開的羊毛上灑水,細密的水珠落在羊毛上,讓羊毛再一次粘連起來。接下來就是卷簾和滾簾,簾子下面鋪了兩根繩子,板鋪一端放了一個長條板凳,板凳那邊的板鋪支起來,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斜坡,喬師傅和一個徒弟坐在板凳上,手拉繩子,雙腳登著卷起的簾子來回滾動。喬師傅說,滾簾就像驢打滾,把握好力道才能控制得了方向,關鍵是步調必須一致。喬師傅輕輕地喊著號子,四只腳勻稱發力,收放統一,簾子才不會走偏,反復數百次滾簾后,羊毛壓瓷實了,粘連成一整片,氈坯就誕生了。

  接下來是合邊。合邊就是打理毛氈的棱角,讓它成為一個規整的長方形。第一次滾簾后,他們打開簾子,喬師傅用手將參差不齊的氈坯邊沿折成一條直線,用手不停地搓捻,氈邊上的羊毛逐漸粘合得緊密起來,形成了一個直直的棱邊。接下來再灑一次水,開始第二次滾簾。兩次滾簾后,氈邊就基本合好了。打開簾子,喬師傅再仔細打理一遍,氈棱和氈角齊生生的,如刀裁一般。

  最后一道工序是洗氈。父親提來了熱氣滾滾的開水,在喬師傅的指導下澆在剛剛搟好的氈坯上,兩個氈匠卷起簾子,用光腳板十分賣力地滾簾,四只腳被熱氣蒸騰得通紅。污水從簾子縫隙里汩汩流出。四只光腳板一齊發力,反復登踏一陣后,打開簾子,再澆開水,再卷起簾子登踏,如此反復,直至簾子里擠出的水不再渾濁。這時候,氈坯就完全洗干凈了,羊毛經過水燙和滾動,碾壓得更加瓷實,完全粘合成了一個整體。搟氈跟搟面手法相似,只是搟面用手,搟氈用腳。打開簾子,喬師傅扯平了臉,不露一絲表情,一會兒點頭,一會兒輕輕搖頭。又伏下身子,這里捶打,那里拉扯。順著氈的邊沿,用力地拉,按,搓,捻。最后直起身子,掃視片刻,臉面舒展了,輕嘆一聲:好氈哪!

  父親在柴垛邊上架起了木板,將剛剛搟好的綿氈鋪在上面,讓陽光和輕風掠走水分。干透了的新氈就像藍天上裁下來的一塊云,白得耀眼。父親感嘆說,放了一輩子羊,到頭來也只能落幾條好氈。

      

 ? ? ? ? ? ? ? ? ? ? ? ? 3

  窯居時代,隴東人對綿氈情有獨鐘。冬不冷,夏不熱是窯洞的優勢。潮濕卻是窯洞的無法克服的劣勢,這對于人的健康十分不利,綿氈隔潮又保暖,向來是土炕上最好的鋪墊之物。寒冬臘月,北風呼嘯的夜晚,在隴東鄉村人家,鋪不起綿氈,孩子們只好在土炕上溜光席,土炕燒熱后錐子一樣扎人屁股,早上起來,葦席上的“人”字花紋深深地烙印在了孩子們的光屁股上。一條綿氈能將炕洞里火焰的炙烤,均勻地分散到炕上的角角落落,讓人沒有灼燙的感覺,睡在鋪了綿氈的熱炕上就能舒服地進入夢鄉。

  那時候村莊里擁有一群羊的人家并不多。經歷了數年缺吃少穿的煎熬后,父親突然靈光一閃,從二十里外山深林密的拐峴溝賒了四只綿羊。規則是這樣的:期限三年,必須保本還息,三年后還給主家十只羊。村子里某人家因為突然的變故,一時缺少放羊的人手,就把自己家的羊賒出去,幾年下來,保本盈利,旱澇保收,兩全其美。放羊是個運氣活,同樣是辛辛苦苦養羊,有人賒的羊并不開枝散葉,還常常染病折本。有點像種樹,據說水命的人栽一棵活一棵,而火命的人栽十棵也不見得能活一棵。不管父親是什么命,我們家顯然要時來運轉了,別人家的羊一年只下一茬羔,我家的那幾只綿羊一年要下兩茬羔,而且在父親的精心飼養下,一個比一個壯實。三年后父親不但如數還清了十只羊,我們家里還有了屬于自己的羊群,將近二十只精神抖擻的綿羊,而且往后羊群的數量還呈幾何數增長,幾年之后就有好幾十只了。父親總結了一套放羊的法則,從秋到冬,由山嶺推移到深谷;從春到夏,由陽坡推移到密林。放羊也是個捎帶活,農忙時把羊吆到地邊的山溝里,人在地里耕種或收割,隨時留意照看就行了。每年剪下來兩次羊毛賣掉,也能得到一筆可觀的收入。搟氈只是偶爾為之,綿氈十分耐用,一條氈鋪在炕上只要不失火,幾年,數十年都不壞。

  綿氈有一指多厚,溫暖而綿軟。三十年前,隴東人普遍挖窯洞,睡土炕,炕席上鋪了綿氈,便意味著牛羊成群,衣食豐足,家底殷實,推門進屋,特別體面。工業化時代,大批量,規模化工業制品源源不斷地涌入農村市場,綿氈和其它許多手工制品一樣,被排擠出局,不知不覺間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 ? ? ? ? ? ? ? ? ? ? ? 4

  在貧困鄉村,尋求生路就得挑戰自己的極限,把一切迎面而來的艱難踩在腳下,勇敢地趟過生活的沼澤地。艱苦年代,村莊里的人不光要能吃苦,不怕累,用體力奪得田地里的豐收,對于許多心靈手巧的人,他們更懂得薄藝養家的道理。生活的艱辛催生了許多像喬師傅那樣的匠人,他們手藝好,人品正,幾乎壟斷了所有的活計。我們村莊里最受歡迎的有挖窯的土匠老康,編席的席匠老彭,還有伐樹扯板的河南師傅胡板匠。做木工活的木匠更多,幾乎每一個村莊里都有一兩家。匠人大多子承父業,代代相傳,他們普遍受人尊敬,特別是喬師傅那樣活兒做得好的人,一提起來就讓人肅然起敬。

  上了冬,天迷糊起來,混沌起來,抬頭向西天邊張望,再也看不見關山巍峨的身影了。雞開始蜷爪,狗開始暖嘴,人也不由自主把手往袖筒里縮。那些身懷絕技的匠人們結伙而行,挑著自己專用的工具和行頭,走村串戶,用嫻熟的技藝,搭上辛苦的汗水,搟氈,編席,扯板,制作家具。實在沒有手藝的,也可以挑起擔子走鄉串戶當貨郎。

  搟氈的技藝源于北方草原。蒙古高原上的氈房,馬背民族的氈靴、氈帽、氈坎肩,都十分普遍。北緯三十五度左右的隴東高原,正是中原農耕文化與西北草原文化的沖撞融合之地。耕種是主業,放牧是副業。農牧結合,在艱難逼仄的社會環境中拓展了生存空間。父親那代人的幼年,正是共和國初建的艱難時期,綿氈還能當被蓋。北風呼叫的寒夜,一條硬綁綁的綿氈蓋在身上,四面走風,要讓它十分貼身保暖,的確十分困難。父親說,要先把綿氈卷成圓筒,脫衣之后鉆進氈筒,一手舉起枕邊的木棒使勁拍打,直至撐起來的氈筒順溜下來,盡可能地貼身了,才能達到保暖的最佳效果。

  二十年前,在縣城工作的我準備結婚,父親挑選了十多年積攢下來的上等羊毛搟了兩條綿氈。他說攢羊毛容易,找氈匠卻十分困難,他找的是喬師傅的兒子,他們已經有十多年沒有搟過氈了,正好電視臺《紀行天下》欄目要做一期搟氈的民俗節目,幾經周折,找到了傳承幾代的喬師傅家里,喬師傅的后人拿出了搟氈的器具卻沒有羊毛。正好父親找氈匠,兩相關照,一拍即合,電視臺的鏡頭錄制了那次搟氈的全過程。父親說喬師傅已經離世多年,他兒子的技藝自然比不上父親,加之生疏又缺少幫手,費了好大的勁才完工。這兩條綿氈搟成后不久,喬師傅的兒子也得了中風,嘴歪眼斜,走路也不利索,喬師傅的孫子外出打工,落戶到了千里之外。他們將搟氈的傳家寶賣給了城里的一家慕名而來的民俗博物館。幾次回家,父親讓我把那兩條綿氈帶回縣城,我都沒有拿,一則不忍心,綿氈凝結了父親所有的辛苦,我想讓他留著自己用。其次,縣城里全是樓房和席夢思床,綿氈已經過時,用不上了。

  那年炎夏的一個正中午,我下班后回到四樓的單身宿舍,看見父親坐在門口的臺階上,滿頭大汗,氣喘吁吁,身邊是一卷雪白的綿氈和多半袋面粉。見我回來了,父親站起來說:“我要回去了,得攆上最后一趟班車”。我讓他歇一夜,第二天回去,他說麥子收回來,曬到麥場上了,得趕好天氣碾完,就這半天空當,必須趕緊趕回去。父親說著轉身就走,下了一層臺階,又手扶著樓梯欄桿轉過身子叮囑我:“你要結婚了,我把春上搟的兩條綿氈拿下來。縣城在山溝里,早晚潮氣重,容易得風濕,不比老家塬上,風頭高,干燥。我老了,跑不動了,攆不上羊群,只好全部賣掉了。等我身體好些了再賒幾只……”我送父親下樓,出了大門,父親的身影在我的眼前模糊了。后來聽門房的保安說,父親那天早上找了好多地方,才找到了我住的地方。他肩上的東西足足有五六十斤重。

  不久,父親病倒了,與病魔抗爭了幾年,便離開了這個令人無奈的世界。兩條綿氈至今依然鋪在床墊上,那是父親留給我觸手可及的念想。

  六月六曬龍袍,這是南方的習俗。隴東鄉村至今也保留了曬舊物,曬棉襖的風習。山青水碧,烈日吐焰,又是周末閑暇之日,我把兩條綿氈拿到樓下晾曬,吸引了過往的許多目光。老年人看到綿氈,似乎看到了一段往事,感嘆物事流轉,歲月匆促,年輕人卻滿腹狐疑,不知此乃何物。再過幾十年,還有誰能認得出這是一條綿氈?羊群就是飄落人間的白云,白云就是洶涌在天庭中的羊群。站在窗前遠眺,湛藍的天空中,父親的羊群洶涌澎湃,何其壯觀!

  人世原本就是天堂和地獄之間的一片荒原。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獲;沒辛苦,就沒有幸福。人生在世,就是用涔涔汗水換取大自然的饋贈,包括穿在身上的衣服,收進倉里的五谷,盛在果盤里的桃李,當然還有床鋪上父親為我留下來的綿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63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7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305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62評論 1 311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27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93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7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1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45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8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9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16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7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60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數錢的時候哭了。 滿堂他娘不識字,數字也認不全。滿堂本不想數這些錢,可現在屬于他表哥的錢又沒拿走,到底是多少數他也...
    虞訸閱讀 171評論 0 0
  • 那年剛從縣立四中高中畢業,他就在村小學隔壁的一間庫房里搟氈,人們都叫他“氈匠”。 過了兩年,村小學缺老師,因為他是...
    虞訸閱讀 458評論 1 6
  • 夜鶯2517閱讀 127,744評論 1 9
  • 版本:ios 1.2.1 亮點: 1.app角標可以實時更新天氣溫度或選擇空氣質量,建議處女座就不要選了,不然老想...
    我就是沉沉閱讀 6,923評論 1 6
  • 我是一名過去式的高三狗,很可悲,在這三年里我沒有戀愛,看著同齡的小伙伴們一對兒一對兒的,我的心不好受。怎么說呢,高...
    小娘紙閱讀 3,402評論 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