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平時愛看書,比如《知音》
完全是意料之外的第一次相親,完成的有點兒像政治任務。
某天晚上在外跟朋友們廝混嗨皮的糯米漏接了學院一位教授的電話,趕緊找了個安靜處回過去,老先生大概是聽出了背景的嘈雜,和藹的讓糯米回家后再聯系。
大周末里的突然來電讓糯米頗有些慌神,火速告別了一眾酒友打車回家,一路上思忖著自己是不是哪里工作得不夠得體,還是愚鈍到沒有察覺什么預示鮮明的人事變動信息……
平日里睿智幽默的老先生在電話那頭遲疑片刻才有所指示,要給糯米介紹一個相親對象,“鄰居家的孫子,見過照片看起來不錯……不是很熟悉,可以隨意見見。”
引得老先生親自體恤,糯米受寵若驚,見面約在兩天后。
一整個周末,糯米都在進行心理建設,“千萬不能以貌取人那么膚淺”、“多聊會兒是給雙方機會”、“要不停點頭微笑”、“切記少說多聽”。
準時在約定地點出現,當看到那個旁無他人,滿面油光、腰腹隆起的X先生,糯米還是差一點沒忍住……想捂面離去。
“淡定!”糯米強裝出一臉輕松友好和X先生走進了一家餐廳,接下來的一小時面談,糯米努力拿出專業的傾聽態度,鼓勵、復述、情感反應,“很有意思!”“這樣啊?”“然后呢?”“你一定很失望吧!”
過程中,X先生介紹了自己的職業——某公司的網管,家世——有兩套房結婚后會跟父母同住另一套出租,理想——當一名編劇,以及成就過往——大學時寫過一部劇……
“可惜沒上演!”
“為什么?”
“題材不合適,講家庭倫理的。”
“怎么想到寫這類題材?”
“我平時喜歡看書,比如知音……”
那一刻,糯米覺得自己苦心營造的溫良恭儉讓形象幾近崩塌。
2 你打哈欠,是對我的不尊重
某知名高校的國際法在讀碩士Y先生,是介紹人的高中同學,碩士之前有五年工作經驗,介紹人是糯米相熟的同事,這一次也算是雙方知根知底。
第一次是跟介紹人一起吃飯,看起來忠厚本分,糯米覺得“可以交往試試”。
第二次見面,餐后在校園里散步,Y先生圍繞著戀愛史對糯米展開了專業詢問。
糯米之前有過一段長達三年的戀情,話題的核心就變成了“為什么要分手?”“既然不合適,當時為什么要在一起?”的循環解答和澄清。
對于自己的戀愛經驗,Y先生的解釋是“之前工作太忙一直沒顧上”,“有師妹對我表達好感,但是她太黏人不成熟,我覺得不合適。”
第三次,因為介紹人說糯米愛聽古典樂,正好有樂團到Y先生的學校演出,糯米應約前往。
那幾天糯米連續加班,匆匆趕到時已快開場,散場時糯米略感疲憊想打車回去,Y先生卻堅持要陪糯米走到地鐵站坐地鐵。
接下來的一個多星期,糯米工作忙沒顧上應約,換來Y先生一封滿是控訴的郵件。
“因為是XX介紹的緣故,對你印象不錯……但你卻多次找借口拒絕見面,合理的約會節奏應該是一星期兩到三次……你為什么要在音樂會上打哈欠,這是對我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