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近一直在關注林爸爸維權事件。他不是熱點,是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
這一個多月來,我一直關注他的微博,轉發了他的八條微博,之前甚少轉發這些熱點新聞。最近回頭看的時候,發現有兩三條已經被刪了。正好群里今天突然有人討論這個話題。我就把自己在群里發表的幾句話復制過來。
林爸爸是在維權,在死磕,他在做大家不敢做的事,但又是有利于大家的。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現在社會最缺的就是他這種人。我們應該去保護他,保護不了也不要去踩人家。最起碼他的微博我基本都轉了。
1000個普通家庭里,可能只有一個家庭會遭遇這種意外。但1000個因意外家破人亡的家庭里,可能也只有一個林爸爸,這么勇敢,剩下999個拿到錢就息事寧人,不敢出聲了。不敢以個人之力,對抗大企業。只有他要求真相,要求解決消防問題,造福大家。
他現在應該是想死但不敢死,他要追求維權的結果。如果維權得到了他想要的結果,他可能反而突然全身無力,可能自殺追隨他家人去了。他現在可能活著比死了還難受,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死了也就解脫了,但我能感受到是什么在支撐著他活著。
他希望得到真相后,從根源上改變現狀,解決問題,以一己之力,減少像他們家這種因消防不力而導致的悲劇。
關于林爸爸維權事件,之前都是說杭州保姆縱火案,今天林爸爸上了熱搜,說大家以后提起這件事要說“林爸爸維權事件”。是一個進步。
其他的我也不想說太多,群內的討論點基本圍繞一個爭議,他到底是為了錢,還是為了眾生的利益。
我的回答是:
我覺得兩者皆有。他是個商人,他懂得把錢用在消防公益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為什么要期望一個做善事的人清貧才算是純粹的做善事。我就希望他個人富裕,消防公益也做得很好。但無論如何,他目前在苦海,可能一輩子都沒法像以前一樣幸福了。
感覺大家還是停留在兒童階段,看電視要分好人壞人。非黑即白。有錢人就不能成為好人了,好人就必須赤貧才能證明自己的無私嗎。或者是我們小時候讀的類似的故事太多了。
我記得清官海瑞很出名,一窮二白,但得罪了很多人,也做過一些改革,但在當時的大環境下不太好發揮。
曾國藩也有一個出名的典故,我聽羅振宇說的。據說賄賂他的官員,送一大堆禮物來的時候,曾國藩也不會拒絕別人,但他又很會做人,每次只收二十兩銀子或者等值的禮物,其他貴重禮物一概不收。
還有一個人,大家也耳熟能詳,抗倭英雄戚繼光。
《明朝那些事》是這么評價他的,“戚繼光——一個善于搞關系、迎合領導、請客送禮、拉幫結派的人。在無數史書中,戚繼光是英勇無畏的化身,他能謀善斷,所向無敵,這一切都是事實。但他也有另外一面,比如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先去碼頭,請客送禮,大吃大喝一通,然后再人同族找祖宗,大家算是兄弟了,但是依照他的工資,絕不可能承擔得起這么高的花銷,所以結論就是:戚繼光是一個既收禮又行賄的人。”
但他個人的能力是卓越的,據說還有一本書叫《帶好你的兵——向戚繼光學管理》,我沒看過。
舉這三個人的例子不是為了比較他們,我對歷史都不熟。只是覺得,他們都很能干,但每個人對金錢的態度不一。無論如何,有心造福大眾的人,你看到了他的努力和決心,就去支持他。不要因為錢去揣測別人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林爸爸的遭遇,某個周日我和老公談及,我還會掉眼淚。真的,從來沒有為了一個新聞這么動情,因為這件事實在就像發生在身邊的事。群里有人在杭州,也認識他們一家,據說都是非常有修養的一家人。
還有人質疑他在家人出事后那么平靜,也有群友分享自己親人去世的經歷說了,深的悲傷都是寂靜的。確實,能感覺到這么有修養的人,是保持了極度的理智和自律在克制悲痛。
有一位群友說,維權這根細細的線撐著他,線要是斷了,人就會垮。深感認同。
其實在我內心深處,是期待奇跡的。
愿林爸爸此生還能如他所愿。
我們還能做什么?
不詆毀,不惡意揣測,相信別人的善意,就是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