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亨福)
《小歡喜》,開播即受到廣泛關注。
承襲了三年前的《小別離》,堪稱是《小別離2》的《小歡喜》一開播便成為熱劇。
秉承前一部講述三對中國不同家庭的教育理念,目前播出三分之一,該劇無論是收視率、話題率還是主演都是合格的。也引發新一輪熱議。
《小歡喜》與《小別離》的不同在于,此次講述了黃磊海清、陶虹沙溢、詠梅王硯輝呈現的三對不同背景、不同觀念、不同親子關系的家庭在面對孩子高考所呈現的教育理念和相處之道的不同。
《小歡喜》所折射的三組家庭教育觀念也成為熱議話題。
第一組,家里家外一手抓的女強人式的母親,加上老好人父親,“虎媽貓爸”的搭檔成為時下不少家庭親子劇的標配。
第二組,含辛茹苦把女兒養大的單親媽媽,對孩子有著無所不在的控制欲,外強內弱,更有著難解難分的互相依賴。
第三組,令人羨慕的“官二代”,其實只是一個可憐的留守兒童,面對突然來到身邊住到一起的父母,別扭、沖突、理念不合一觸即發。
雖然三組家庭組成和環境及身份不同,然而不同家庭之間引發的矛盾卻是一致的:那就是如何化解子女升入高三面臨考大學的教育問題?如何融洽處理親子關系之間的矛盾?如何面對叛逆而疏離的子女,成為考驗父母和子女的一場不同尋常的戰役?努力做一個讓父母滿意的乖孩子或者讓孩子滿意的父母究竟有多累?父母與子女之間如何才能活成彼此喜歡的樣子?
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和疑問,這都成為一道繞不開的沉重話題。
三個不同類型和性格的媽媽和爸爸,自然在關于同是高三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有著諸多的不同和關于教育理念、生活方向、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相處方式的種種矛盾。
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親子關系,折射出三種家庭相處和教育方式。
海清飾演的女強人童文潔,咆哮模式的訓娃媽媽,擅長苦口婆心又循循善誘。當兒子在學校打架闖禍后,咆哮訓子三連炮:
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
你沒錯,我錯了。
我就不該生你,我為什么要生你。
和老公方圓(黃磊 飾)打電話的時候,做了好事就是“我”兒子,干了壞事就是“你”兒子。
面對成績一般般,覺得人生有無限可能的兒子方一凡,苦口婆心,循循善誘:
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我們也沒有任何關系,我們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爸爸媽媽能做什么呀,我們做的這些是為什么,我們不是為我們自己,我們就是為了你。
而生活佛系的老爸,對兒子處處寬容,在對待兒子學習和生活各方面,和妻子形成鮮明對比,一慢一快,一松一緊,只希望兒子健康快樂成長。
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因為認為丈夫喬衛東(沙溢 飾)對婚姻不忠而選擇離婚。之前又是教師,所以對女兒英子有著令人窒息的控制欲和唯一的情感寄托。
每天熬好的營養湯、避免噪音打擾的隔音墻甚至讓人細思極恐的“監控玻璃”,這些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旗幟,傾注在孩子身上全身心的付出,有時反而成為孩子的負累,讓雙方的關系劍拔弩張。
宋倩母女關系的第一次爆發,是宋倩在誓師大會上,自作主張在許愿的氣球寫上了“清華北大取其一”,完全無視了女兒的航天夢,甚至還逼著女兒寫“考到700分”。
而更大的爆發,源于一場電影。宋倩覺得女兒英子辛苦了,“好心”帶她去看電影,不曾想英子已經看過了。
為了不讓媽媽失望,英子假裝沒看過,興高采烈地和媽媽去了電影院。但一次意外的“劇透”,讓媽媽發現了事實,于是雙方都爆了:一面是媽媽覺得女兒為什么要騙自己,看兩場電影浪費了寶貴的時光;一面是女兒的委屈,陪媽媽再看一遍是她愛媽媽的方式。
而偏偏爸爸喬衛東又是一個標準的女兒奴,將女兒喬英子視為掌上明珠,隔三差五地送女兒各種名貴禮物,也希望女兒能夠遵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實現航天夢。
這樣的家庭,必然導致女兒夾在兩種性格、愛的表達方式不同的父母之間,左右為難,也養成了她敏感、脆弱、要強的性格。
詠梅飾演的關注工作多于兒子的劉靜,和多年漂泊外地當官如今回到北京任區長的老公季勝利(王硯輝飾),終于可以和分隔多年的兒子團圓了。可是,第三組家庭中親子關系的矛盾則更多的來源于作為父親和兒子的對立與和解的漫長過程。
有一個身為區長的風光父親,和一位通情達理的母親,兒子季楊楊也許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少人羨慕的對象,但從小就鮮少得到父母陪伴和關愛的他,其實一直在心中有怨氣和憎恨及無法解開的心結。
作為區長又是父親身份的季勝利,工作負責,行事低調,外表冷漠,喜歡拿腔拿調,多年來因為工作,帶著妻子四處為官奔波,將兒子寄養在姥爺姥姥和舅舅家,冷酷的外表下又有一顆想要溫暖兒子的心。
可是作為在外高高在上,嚴肅認真的父親,回到家中,又不知道該如何放下身段,面對和應對怨氣頗深的執拗兒子。
于是,在外表光鮮亮麗,人人羨慕的父子親情之間的較量和戰爭更甚于前兩組家庭的對弈。
宋倩和喬衛東這樣的家庭延伸了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努力做一個讓單親媽媽滿意的“乖孩子”有多累?
而知乎網友@海明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我小的時候,奶奶帶我出去玩。路過路邊的糖果攤,奶奶指著說:“想要嗎?”
我搖搖頭說,“不想要。”
奶奶滿意了,說:“這孩子最乖。從來不亂要東西。”
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繽紛、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贊譽。
我從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會讓大人高興。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而英子就像極了這樣的孩子。
有網友評論,宋倩其實暴露了很多對孩子有高期望的家長的問題,把自己的理想嫁接到孩子身上,但他們忽略了孩子有孩子的人生,也有追求自己理想的權利。不管怎么樣,你要努力活成你自己,而不是活成他人眼中所期待的你自己。
而這種高期望總是伴隨著焦慮,所以她才會對唯一的女兒說,現在媽媽只有你了,你就是媽媽的全部和希望。從而又在一定程度上將這種焦慮轉嫁或者說投射到了女兒身上,于是,本來活潑開朗,成績優秀的女兒,才會變得越來越敏感,越來越在乎成績的高低,從而有時候會心不在焉。
而更大的矛盾在于,對女兒英子有求必應的喬衛東和嚴母宋倩,在看到女兒作為天文館講解員在臺上閃閃發光的時刻,都激動又自豪。
第二組家庭中,相比之下,他們的教育理念都沒有錯,可是又總是代表了目前兩類父母對孩子的愿望出發點和目標的不同態度和分歧:
究竟是興趣愛好重要,還是成績重要?究竟是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還是要活成父母和別人喜歡的樣子?
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考高分考清華北大名校面前難以抉擇,一是為了不讓媽媽失望,二是為了能夠在兩者之間尋找一種平衡。
如果說前兩組家庭中,站在第一線與孩子交鋒的都是媽媽,那么第三組家庭中,問題更嚴重的可能就是爸爸季勝利。
中國絕大部分家庭最缺的不是金錢,而是不會懂得好好說話,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著名關系心理學家胡慎之曾說過:中國式家庭關系就是: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一個情緒失控的孩子。
關于家庭關系,中國人有太多的問題被隱藏,被壓抑。家可能是提供愛的港灣,也可能是最傷人的戰場,最親密的人也許是傷害我們最深的人。在家庭關系里塑造的人生觀,都將伴隨我們的一生。尤其是童年所受的家庭影響,即便在你成年后也有可能伴隨你一生。
人生中最困難,也是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敢于直面自己的家庭,給自己,給家人做一次關系的健康檢查。這是中國家庭必修的親密課程。
可是,99%的中國家庭都羞于談論這堂親密課程,也不會或者刻意回避說“我愛你”,更遑論去上好這堂課程了!
哪怕,父母過去,現在,將來都深深地愛著你!
主演黃磊表示,這部劇更多的是聚焦父母的自我成長和蛻變:“父母通常會覺得,他們對子女的好,要子女以懂事、聽話作為回報,一旦孩子做出了違背父母原則的事情,他們就會覺得被‘背叛’。但其實這種觀念本身就是錯誤的。”
所以,在三組家庭中,父母都渴望給孩子最好的,他們剛開始也以為給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可是,偏偏孩子卻總是和他們頂撞、制造矛盾、不聽話。
父母總是以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小心翼翼地愛護呵護著自己的孩子,生怕他們因為自己離異沒有爸爸或媽媽,而遭遇的親情缺失給他們一生造成性格和心理的扭曲,所以就會選擇在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傾其所有的奉獻上給予孩子更多,但是,他們卻又往往忽視了,孩子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也有自己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思考分析的判斷,他們也在自己的學習之外,努力的去做一個讓老師滿意,讓父母放心,讓社會包容的孩子,可是他們又往往不懂得如何去迎接和包容父母給予他們的那份百分百的愛心。
父母和孩子都沒有錯,只是他們用錯了方式,表錯了意。他們不懂得真正的愛也是有距離有分寸的,真正的自我和本我也是有界限的,很少人能真正達到超我的境界,可是很多時候,很多生活中的父母總喜歡犯的錯誤就是——
一方以為我給了你一筐桃子,你怎么還不滿意啊,你怎么這么不懂事啊。可是給予的這一方卻并不知道,或許也并不想知道,另一方卻只是喜歡吃橘子啊!
而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和面臨中年危機的家長之間總有鬧不完的矛盾,雙方總會圍繞一些問題,花式作妖,發泄情緒。
但是,正如曾經很火的一個命題: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熊孩子,可是父母如果能夠以平等友好的方式坐下來,以朋友的心態溝通交流,或許家庭親子之間就會少很多的不愉快和麻煩,也會更加有好和諧地相處。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最溫暖的港灣,這種港灣需要每個人共同的努力,而不是一方使勁地想要走向你,貼近你,但是另一方卻總是疏遠和回避,這樣永遠無法達成諒解和和解。
而正如季勝利對待兒子季楊楊一樣,他想要努力地融入孩子的生活,拉近虧欠兒子多年的距離,剛開始不知所措,小心翼翼又怕傷害兒子,可是,后來他也學著去了解兒子的興趣愛好,去嘗試賽車,和兒子在游戲廳一起體驗各種游戲,只為能夠通過貼近兒子的生活,從而拉近彼此的距離。
在這一點上,季勝利變成了一個好爸爸,而宋倩也在與女兒的沖突和吵架中不斷地和解,不斷地走進彼此真正的內心感受,了解彼此真正的想法。
在分析角色時,陶虹說:“宋倩是一個出色的母親,也是一個優秀的職場女性,但她在嚴于律己的同時,對女兒英子也投入了太多的期待,賦予過多的壓力。女兒已經是學霸了,她還想讓女兒更完美,這就為這段母女關系埋下隱患。”
在家庭教育中,不怕誤解就怕冷漠,不怕對抗就怕沉默,只有父母真正在執行層面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也試著去了解父母的不易和艱辛,一切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父母和兒女也能成為彼此喜歡的真實的樣子。
《小歡喜》教會我們的家庭親子之道:99%家庭與家庭之間的差距,不是認知層面,而更多的是執行層面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兒女需要成長,其實父母更需要不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