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竹
漸霜風凄慘,關何冷落,殘照妝樓。? ?
? ? ? ? ? ? ? ? ? ? ? ? ? ? ? ? ? ——柳永《八聲甘州》
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這話詞烘托凄涼、蕭索的氣氛,連一向鄙視柳詞的蘇軾也贊嘆:“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
一幅雨后秋景圖躍然紙上,凄冷的寒風和著瀟瀟暮雨緊相吹來,關山江河都已冷落,殘日的余輝映照著作者所在的高樓。
草木枯榮,萬物都已凋零,無邊的凄涼,涌上心頭,作者在此沒有表達此時感觸,而是用“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登高臨遠的旅人當然更不是無語無情的,只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對長江水的指責無理而有情。在無語東流的長江水中,寄托了韶華易逝的感慨。
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時分,感嘆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這種他鄉做客嘆老悲秋的主題,在封建時代文人中帶有普遍意義,但作者在具體抒情上,具有特色。
比起詩人柳永,我更喜歡向往田園風光、樂觀的陶淵明。
由為喜歡他的《歸園田居》《桃花源記》《飲酒》《五柳先生傳》那種逃離世俗紛擾,恬淡幽靜的世外桃源,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瞧!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這樣的生活同樣也是我們所追求的,當我們節日放假遠出一番,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約上三五好友,走進大自然飲酒、品茶、繪畫、聊知音,再彈一曲琴,那是何等的享受,簡直人間仙境,人在畫中游。
不談榮華富貴,權貴高低,人人平等。
遠離城市喧囂,工作壓力,忘卻一切煩惱,靜心思考人生,這是多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事情啊!
如果就在此時,想象一下走在幽靜的小徑路上,悅耳的鳥兒聲,昆蟲聲充滿整個森林。當你正在享受此時美景時,遠處: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那是何等人間仙境,走進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你會發現: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濕潤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有桑樹、竹林這類的綠色植被。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的人們, 男女的穿著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樣。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樂。
這樣的人間天堂,想必人人都想走進去,親自享受一番。
可在魏晉時期,這是陶淵明所向往的,他向往田園風光,渴望自由那種無拘無束的生活。在他的每首詩里都可以體會到陶淵明對自然的熱愛和自由的渴望與吶喊。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釋義: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五》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濕了我的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衣衫被沾濕并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里魚向往著從前深淵。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久困于樊籠里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當然在古代還有很多詩人向往這樣的生活,但他們早已看穿官場腐敗,辭官隱居,他們一心想隱居山林,自得其樂。
比如王維他只愿: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想必這也是古代詩詞人所產生共鳴的吧!也許隱居山林過完此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吧!
你可能會笑古人太傻,太天真。那么我今天送你一句: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人生不就是追求自己的想要的嗎?不要委屈了自己,讓自己輕松的過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