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就這篇文章去分析:是由哪幾個“點”連綴而成的,怎么體現了不同點之間前因后果、適用邊界和A1/A2的連綴。
I
這篇文章是關于不確定性是如何影響人的選擇。如何選擇其實都有其必然性,就是對于未來不確定性的評估,通過心理學試驗來幫助我們撥開云霧,看清問題的本質。
文章從一個心理學實驗談起,引出薛定諤的貓這個概念,最后通過現實事件來解說,三個點來鏈接,最后形成自己的觀點。
這個研究顯示出「不確定」對人的影響。若A,你會這么做;若非A,你也會這么做,但是,一旦A與非A是薛定諤的貓,無法確定的時候,你就傾向于一個不同的反應。導致這個反應的,不是具體的變量,而是「不確定性」本身。
然后引申到遇到瓶頸期如何選擇的問題,找到影響選擇的不確定性本身,再來追問選擇,才是最客觀的。
A1 追問前因后果適用邊界
前因后果:
這個研究顯示出「不確定」對人的影響。影響選擇的往往不是具體事件,而是其中的不確定因素。如何客觀選擇,是很重要的命題。
文章選擇了兩個實例來驗證這個假設,1考試不理想,假設條件是出成績之前和之后,導致選擇不同;2一個想辭職又糾結的人,假設條件是能力是否足夠,最后選擇相同。假設的不確定性影響選擇過程但不影響選擇結果。
若是對于具有不確定性的事件,假設不確定事件的不同結果,再看此情形下自己的選擇,更為理性。在盒子沒有打開之前,誰都不會知道貓是否還活著,同樣也無法選擇。必須假設結果已經發生,不同結果下如何選擇。
適用邊界:
不確定性主要是和自己密切相關的,因而情緒在其中也有一定影響,不確定感容易使人焦慮。每個人的不確定因素不同,你的經驗可能無法適應于其他人,需要引導個人思考,旁觀者可能更容易看清楚。
在平時遇到重大難以選擇的情況,建議假設不同結果來看選擇的情況,理性具體分析,避免感情用事。
A2
在現實中遇見兩難選擇的境地,可以通過假設結果來做選擇,通過結果來預知自己對待事件的態度,而不是執著于不確定事件本身。這種旁觀者清的狀態更有利于作出理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