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了書《再見了,可魯》,再看了電影《導盲犬小Q》。
原來,一個狗和一個人是一樣的?。∪伺c人不一樣,狗與狗各不同。有的人不能與狗相提并論,有的狗不能與人同日而語。
"當小Q一臉悲傷地看著你,并且用他特殊的方式安慰你的時候,再堅硬的心也會被融化。"
在小Q身上,我們尋回了久違的愛與忠誠。
在這個虛偽殘酷的世界中,一只狗以他的單純、信任、愛與關懷劃出了一塊凈土,人們之所以感動,或許就是因為很久沒有體會到這種最真摰、樸素的感情了。也許當感動這種東西成為像生命一樣珍貴的時候我們才會去珍惜。沒有花哨的劇情,沒有離奇的拍攝手法。只是去平靜的敘述,也許生活的表象就是那么的平靜,我們才難以感受到生活中的不平凡。
影片的開始就是溫馨的畫面,幾只小狗嬉鬧在一起,無不展現著世界的美好,無論是在出生的家里還是在收養人的家里,始終洋溢的是溫馨,甜蜜的讓人不忍心去破壞,影片就在這種淡淡的基調中不緊不慢的行進下去。
一直到遇到了渡邊先生,影片才顯得有戲,渡邊先生的固執,他這種固執是特有的,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也許就失去了所有的依靠,唯有手中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就像我們睜著雙眼很容易單腳站立,但是當我們閉上雙眼的時候卻難以維持。渡邊先生也是如此,他只相信所有在手中的東西。也正因為如此,盲人手中的東西不會太多,他們太不容易相信周圍了,一方面是由于內心的恐懼,另一方面是因為所有的物質化的東西都會對他們造成傷害。
? 當渡邊先生最后一次來到小Q的身邊的時候,最后一次給他套上“裝備”讓小Q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他們只是走了三十步。然后突然轉入渡邊先生去世,影片轉的有點突兀讓人一時難以接受,也許正是這種效果沖淡了這種死亡帶來的悲傷,渡邊先生的葬禮上也是一群人笑著談論渡邊先生生前的一些事情,笑著的微笑也許更讓人內心糾結。最后小Q也來到了葬禮上,他一直盯著渡邊先生,也許渡邊先生只是睡著了。平淡的臺詞無不彰顯著悲傷,正如電影中所說,你可能只是一直普通的導盲犬,但是最出色的,正是這種普通中所透露出的情感才讓我們感覺到真實,真實中才能透出憂傷。
影片的最后又回到了小Q出生的樣子,也許僅僅是為了懷念也許是一直生活在人們的心中,把最美好的東西都留給了我們。
狗一直是忠誠的象征,用這種忠誠的成長史來演繹更讓我們心中一直有種壓抑的情感。有的傷痛如同針一樣,扎手就痛。有的則蒙上了一層棉,只有不經意間觸碰才讓我們想起,原來這樣也很痛。無疑影片屬于后面的一種,影片所產生的共鳴更是讓人難以忘記。我想影片不是為了煽情才去拍攝的,可以看出片中對于煽情的處理很是小心,有些可以大段煽情的部分都被處理的很簡單,也許這才是生活。生活本身就沒有那么多的附加,所有的都是我們人為而作。正如小Q一樣,對于小熊娃娃的那種單純的情感,那么讓我們回歸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活吧。
誰會料到也有人給狗狗拍一部傳記,從出生直到死亡,人類給狗狗當了回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