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香港報業的黃金期,報紙上常會連載大量通俗小說以保證銷量。1959年,金庸創辦了《明報》,急需寫手,所以找來了倪匡。
當時倪匡乘車經過香港灣仔區大坑道時,望見了衛斯理村的門牌,突然引發了靈感。于是從1963年3月,衛斯理系列小說開始連載,到2004年完結,一共145個科幻故事。
和金庸小說一樣,衛斯理的傳奇故事也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1985年,許冠杰、王祖賢主演了《衛斯理傳奇》,講的是密宗寶物龍珠其實是外星人太空船的啟動器。
之后,相關的改編作品也開始多起來,并且還與倪匡的另一部小說《原振俠》有聯動,形成了倪匡宇宙,周潤發、張曼玉的《原振俠與衛斯理》就是其中之一。
1991年,錢嘉樂、胡慧中、李賽鳳主演了《衛斯理之霸王卸甲》,看演員陣容也知道這部電影更像是動作片而不是科幻片了,只是蹭了衛斯理的IP而已。
第二年,李子雄、葉蘊儀又拍了一部《衛斯理之老貓》,這部倒是挺尊重原著,一個來自外星的女孩和黑貓因故滯留地球的故事。
1998年,新加坡率先開拍有關衛斯理的電視劇,電影分為《影子》、《天書》、《輪回》、《神仙》、《大廈》、《愿望之神》六個系列故事組成,由陶大宇主演,可惜未被大陸引進。
我們90一代看到的《衛斯理》,主要是2003年TVB的羅嘉良版本,蒙嘉慧扮演的女主角簡直就是白素本素,這版的衛斯理和白素實在太配。
這一年,內地也拍了一部衛斯理,也就是吳奇隆的《少年王》。現在看來,這部劇的人物造型太過殺馬特了,沒有TVB版本內味兒,不過也構成了我們的童年記憶。
香港電影走向國際化后,劉德華、關之琳出演過一部《衛斯理藍血人》,改編自藍血人的故事,不過原著中關之琳飾演的方天涯流落地球是要尋找自己的愛人,而電影里是弟弟。
近些年,《衛斯理》有被拍成過網劇,余文樂、任達華主演,其中也有支離人、藍血人的故事,片中的特技設計總算有了長足的進步。
很多網友還自發地寫了衛斯理的同人小說,什么《衛斯理大戰胡八一》、《衛斯理與哈利波特》、《衛斯理與奧特曼》,不過內容僅供消遣。
其實倪匡只有中學學歷,能寫出《衛斯理》這樣的神作著實不易,書中許多科學依據只能參考《少兒百科全書》,難免有經不起琢磨的地方。
有一次,倪匡寫衛斯理在南極干掉一頭北極熊,引來杠精、噴子讀者寫信到報社吐槽倪匡沒文化、沒常識,氣得倪匡停更一期,怒懟噴子:“南極沒有北極熊,世上也沒有衛斯理!”
最后還是金庸出來解圍,他自圓其說:“南極是沒有北極熊,因為被衛斯理殺掉了呀!哈哈!”原來大師也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2018年10月30日,老哥們兒金庸永遠離開了倪匡,倪匡說香港四大才子中,真正能配上“才子”稱號的只有金庸,曾經這么精彩的人都會變成這樣,看得很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