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簡書上的第56篇公開文章,如果您喜歡,請您轉發分享給您的朋友。如果您不喜歡,額,當我沒說。
我可能要寫一篇負能量的文章了,但是這是我內心的真實想法。其實本文中心思想就一個:沒有什么比快樂重要。
我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這樣的明確的想法,但是我一直確定一點:我沒有夢想。在大學時,當熱情的少年們懷揣著各種繽紛的夢想恨不得向天下宣告時,我已經有了不符合年齡的清醒:他們的夢想,有95%以上是可以用金錢實現的。
那直接說夢想就是有錢好了。大家可以去問問身邊的人夢想是什么,可以問10個,看看這10個人的回答,我想可能有些人答不出來,有些人是周游世界,財務自由,三五好友一個愛人。不,這些都不是夢想,太多人說“叫醒我的是夢想而不是鬧鐘”這句話比敘述自己的夢想次數要多,更多的人從來沒有對自己發出過我的夢想到底是什么,到底什么才算是夢想這樣的靈魂拷問。
即使是那些如今看起來實現了夢想的精英人士,他們達到的目標也未必是最初的夢想。
曾經一度馬云的“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句話風靡到我爹我媽都知道,我媽跳廣場舞都跳得更加雄赳赳氣昂昂。可是馬云創業初始是做什么呢?電話黃頁,跟今日的阿里八桿子打不著,人啊,都是一步步就走到今天了,大多數創業者都是如此。
那么問題來了,馬云的夢想是什么?改變世界?出人頭地?擁有財富?實現終結的教育夢想當回老師?也許他自己知道,但我們不知道。
我曾經問過一個80后年銷售額過億的酒商朋友,我說你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說那時候在農村,就想著多掙點錢娶媳婦,娶了媳婦生了娃就想給他們過好點的日子,也經歷過艱難,走到今天不是規劃出來的,是逼出來的。很多后來看上去很有先見之明的選擇,其實都是因為沒得選擇。
夢想這個詞什么時候出現的呢?我查了半天,應該最早是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這句話里的夢想跟現在的“夢想”一詞基本沒啥關系,主要是夢。直到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雖限山川,常懷夢想”這句話時,才大概是有了現在的意思。
我們常喜歡給夢想冠以美麗的外衣,有了夢想,生活才有了意義。實際上推動人類進步的不是夢想,而是欲望。或者說,夢想和欲望根本就是一回事。如果覺得欲望這個詞有點難聽了,那么不妨換個詞,叫目標。正如我那個酒商朋友,因為每一步有目標,所以他一步步邁向了成功。
那么問題又來了,成功是什么?成功的定義有千萬個標準,絕不僅限于事業有成,擁有多少財富,我相信這個觀點是普世的,大家可以認同的。現代社會對成功的定義已經逐漸不再單一和功利,更多的年輕人對事業、金錢、家庭等都開始有了自我的態度和標準,不再為社會和環境所束縛,這正是尤瓦爾《未來簡史》中提到的自由人文主義。人類開始奔向自由意識的主權認同。
我們不能說馬云創立了阿里叫成功,而村頭的鰥夫如愿睡到了村尾的寡婦他就不叫成功。成功并無高低貴賤。
那么終極標準到底是什么?我想是快樂。也可以說是幸福,我始終認為幸福和快樂的關系就像氣候和天氣的關系,快樂和痛苦的比例,正如晴天和雨天、高溫和寒冷的比例,天氣的規律形成了氣候,快樂的規律形成了幸福。
所以抽絲剝繭下來,快樂才是終極目標,不斷去實現階段性目標和欲望,得到快樂,人生就在不斷奔向幸福。
也許有那么一小部分精英人群,他們生而不同,不僅有改變世界的目標,也有改變世界的能力,他們為了讓自己所在的世界更美好而不懈奮斗著,比如喬布斯,他用蘋果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比如庫克,我記得看過庫克的一段演講,印象深刻的是,如果你看到了這世界的不公和丑陋,不要認為他是理所當然應該存在的,請試圖努力去改變他。他這樣做了,他用自己的力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讓世界變得更好。
可是相信我,真的不是每個人有了這樣的夢想,并且用了同樣的努力,就可以達到同樣的目標。并且再退一步想,他設定這個目標是因為實現這個目標會讓他快樂。
而如果你對改變世界真的沒有那么大的興趣,并且如我一般只是一個原本平庸的人,那就去做能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不要去為自己戴上枷鎖。
我時常跟一些熟悉的大佬開玩笑,我說其實你們這樣的精英人群是在為我們這樣平庸的人打工,你們擁有更多的智慧,花費更多的努力,讓這個世界更好,但是這個世界不是你一個人的,我們都在享用你們的勞動成果。
記得在頤和園游覽時,看著慈禧曾經用過的那些在當時看來極盡奢華在今天作為古董價值連城的器物,我卻在想,她竟然沒有手機用。精英人士推動著世界飛速的進步,我用上了手機,這是萬人之上的慈禧無法享用的。不得不承認,世界在變得更好。同樣不得不承認的是,我是平庸的人,無法改變世界。
如果說現代社會還不足以讓你們清醒,那么可以看看“未來簡史”對未來世界狀態的暢想,一切都將成為為AI服務和被其掌控的對象,你人生中的一切決定都將依賴AI。也許你不會認同,你認為自己有自由意志,但尤瓦爾用了一個最極端的例子,那就是愛情和婚姻,我們一般會認為愛情是最具自由意志的部分,它和導航讓你走哪條路你就走哪條路不一樣,你一定要選擇自己意志認可的愛人。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是一回事。大數據告訴你現在a路線堵車,你應該走b路線,你的自由意志完全可以讓你選擇走a路線,導航沒有強迫你的能力,但是大概率你不會,因為你完全明白它的判斷能力遠超于你。
而當有一天我們這些平庸的人連今天吃什么和這輩子要跟誰結婚都要依賴AI為我們做出判斷的時候,我們還要夢想干什么?我們的目標就是讓自己始終快樂的活著,而你的存在對世界的價值就是不斷給AI喂數據以讓它的判斷更加準確,甚至僅僅是為了維持生態平衡,就如今天我們保護瀕危動物一樣,AI也會保護我們。
是否有人能例外呢?當然有,那些在頂層的精英人群,數量會大大少于今天的權貴階層,系統絕不需要大量的精英去掌控。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如果你現在已然平庸,那么未來你依然沒有機會爬上去。現在的貧富差距里,也許在生命和高考面前大致還是平等的,未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甚至可能變成物種的差距。
那么為何不去享受當下?讓自己快樂,就是你生命最大的意義。世界不需要你去改變,自有人去改變,你也沒有能力改變。讓自己快樂,讓自己愛的人快樂,讓快樂持續,頻率更高,程度更深,最終變成幸福,那就是一切。
當年明月用近百萬字寫就的煌煌巨著《明朝那些事兒》,寫了那么多興衰起落,王侯將相,卻用一個怪人徐霞客的故事作為終結。他說這個故事要講述的東西,超越了以上一切,他“遍閱群書卻無從下口”之后,從一本不起眼且無甚價值的書上找到了這句話: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一生。
當然,在合法和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