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王朝:自然選擇下的群體智慧
文津獎獲得者冉浩講述動物群體行為的紙上紀錄片,近百幅圖片展示多彩的動物世界,四色印刷,制作精良。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終身教授張國捷、知名科普人士邢立達、《海錯圖筆記》作者張辰亮等推薦。
【?編輯推薦?】
★文津獎獲得者冉浩講述動物群體行為的紙上紀錄片,近百幅圖片展示多彩的動物世界,帶你了解動物種群的特殊行為,揭秘不為人知的“動物世界”。
★本書講述了排兵布陣、躲避捕食者的魚群,長途奔襲只為甩掉狼群追擊的牛群,以及見救贖牛犢無望、果斷離開的母牛,每一幀畫面都是對自然*原始力量的真實闡釋。
★圖文并茂,彩色印刷,特種紙工藝,制作精良,滿足各年齡讀者的閱讀需求。
★哥本哈根大學終身教授張國捷、中國地質大學古生物學者邢立達、中山大學鳥類學者劉陽、國家動物博物館張勁碩、《博物》雜志策劃總監張辰亮推薦!
【 內容簡介 】
雖然我們人類標榜自己是社會性動物,但在生物學家眼中,這絕非人類獨有的特征,甚至有許多生物看起來比人類更具有社會性。
企鵝聚集區的“托兒所”在成年企鵝外出覓食時,可以為幼小的企鵝提供庇護場所,待父母回來時,幼小的企鵝可以通過聲音定位找到家人,從而獲得食物,免除被餓死的災難;白蟻巢內有著明確的分工,蟻后負責繁殖,兵蟻負責防御,工蟻負責勞作和覓食,但令人驚嘆的是,整個蟻巢似乎也可以被看成一種生物,蟻壟是身軀,里面的白蟻是血肉,蟻后和蟻王是繁殖奇觀,延伸到外面的蟻路是觸手,起到獲取食物和防御的作用;座頭鯨經常會破壞虎鯨的好事,在虎鯨圍獵海豹、海獅等動物時出手解救,據說可能是因為虎鯨會捕殺座頭鯨的幼崽……
每種動物都以自己的方式適應著自然,為了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繁衍,它們有的結成聯盟,有的爾虞我詐。你在人類社會看到的勾心斗角、爭名奪利,這里全都有。這個迷人又有趣的動物世界有許多我們尚未涉足的領域,也有許多未解之謎亟待解開。
【 作者簡介 】
冉浩,動物學者,作家,廣西師范大學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與環境保護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與基因組學課題組成員、顧問,物種網站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研究方向為社會生物學和古生物學。已合作發表動物學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多篇,科學類CN期刊文章超過700篇,出版圖書20余冊,如《螞蟻之美》《尋蟻記》《發現昆蟲》《非主流恐龍記》《電影里的科學事兒》等。作品多次獲獎,代表作《螞蟻之美》入選國家圖書館第十屆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出版物,第六屆“少年中國”科技少年應讀作品。文章多次入選各省市中考閱讀試題,曾入選2017年全國成人高考語文卷閱讀材料。
目 錄
序 / III
第一部分 群聚而棲
因而聚群 / 003
集體的堅盾 / 007
有序的魚群 / 007
銀色的閃光 / 011
向外的牛角 / 015
群體、警戒與安全感 / 021
盡職的哨兵 / 026
為了我們的餐桌 / 031
餐桌旁的巨蜥 / 031
河灣的鱷魚 / 035
合作的掠食者 / 041
簡單合作與群捕 / 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