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別忙碌,但是還是見縫插針聽了子木的UP讀書會分享,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最小阻力之路》,非常棒的一本書,所以忍不住來復盤。
生而為人,我們總是遇到這樣 那樣的問題。成長煩惱的問題,學習的問題,人際關系的問題,工作的問題,感情的問題,婚姻的問題,婆媳的問題,育兒的問題,養老的問題......
多少人窮其一生都在不斷的解決問題,一路升級打怪,直到壽終正寢還是有解決不完的問題。這樣的一生不僅普通還特么的疲憊,精疲力盡。
但是有一小部分人不是這樣的,他們的精力和能量不在遇到的問題本身,而是關注在他們想要的結果上,從而為他們的人生開辟了新的路徑。
而這一小部分人就是藝術家,如何培養自己成為藝術家,我在前面的文章有分享過,今天會進一步補充。
直白說就是藝術家是吸引解決問題因素的磁鐵,而我們大多數是吸引問題的磁鐵。他們大腦結構是關注新的情景(清晰的想要的結果上),而我們大多數的大腦結構關注的是問題本身。
根據宇宙吸引力法則,過多的關注問題本身會吸引更多的問題,所以古人云:禍不單行,不是沒有道理的。大腦思考的結構決定了一個人能量的流向,能量流向的不同是導致我們每個人生命軌跡之所以不同的關鍵點。
之前的文章里我們分享了那些非常成功和好運的人都是一步步做對了人生選擇題的人,如何去正確判斷和選擇人生的關鍵時刻遇到的問題?就是去培養自己的直覺能力。
當人生遇到問題時,解決問題的答案通常不在問題的層面,所以來自更高維度的信息(直覺)就尤為重要。
如何培養自己的直覺準確度呢?
除了參考前面《感應決定命運的力量》那本書的分享以外,今天再分享一個更具體的:從利用直覺做一些微不足道的選擇開始練習。
比如去商場買衣服,讓直覺來確定選擇哪一件,去飯店吃飯,快速用直覺去點菜等等,這樣風險比較小。結合之前分享的那些方法勤加訓練,你就能提高直覺選擇的準確度。
子木還提到如今很多人抑郁,心理疾病這些現象,人為什么會抑郁呢?
一個人如果不能活在他最好的特質中,偏離了他的生命藍圖,無論表面生活有多完美,他都注定會無聊,迷茫,不知所措。
如果你已經完全不是你了,你也會抑郁的。
《最小阻力之路》這本書里透露了選擇的藝術就是選那些和未來藍圖掛鉤的。打個比方你特別喜歡打籃球,理想是成為一名籃球明星,有一份籃球教練助理的工作工資2000一個月,還有一份工作是月薪3000的服務員。你應該選擇和夢想掛鉤的教練助理工作。
書里還談到了八個會遠離未來藍圖,斷送夢想的選擇方式,在這里我也寫一下,你對照一下看自己中招沒,如果不幸中招及時改正。
很多人都在做有限的選擇,也就是眼前的選擇,計算機領域有個詞語叫貪心算法,意思就是只做對眼前最好的選擇。比如剛才那個例子,貪心算法原則的選擇是去做月薪3000的服務員。
2.間接選擇,也就是只選擇了過程而不是最終結果。比如你的夢想是全球旅行,但是你卻一門心思想如何賺到更多錢,你以為只有錢多悠閑才能去旅游,卻從來沒有想過如何不花錢就能旅游,甚至做到邊玩邊賺。
3.消除法。比如有些人的婚姻特別不幸福,很想離婚,但是一想到孩子會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里,自己老了病了無依無靠等等
于是不敢離了。
4.以放棄選擇作為選擇,原因是不想承擔后果,(但其實最后還不是要承擔不選擇的后果)
5.有先決條件的選擇,比如等孩子大一點我就怎么怎么,如果什么什么,我就怎樣怎樣。(正解是:刪掉所有的假設和如果,還是那句話,未來永遠不回來,想做什么現在就做)
6.回應式選擇,不是為了去創造,只是為了克服某個沖突。
7.輿論,順著大多數人的選擇而選擇。(大多數人的選擇不一定就符合你自己的選擇)
8.命中注定論,這類人更多是習得性無助。就是那種做事屢戰屢敗從而灰心喪氣的人。總是把我的命就這樣了,命中注定我就是失敗等等。(《了凡四訓》那篇不是已經分享了嘛,命是可以改的。所以當你諸事不順的時候,去廣積陰德,多做善事吧)。
書里還寫了創作的周期:萌芽期,同化期,完成期。
萌芽期是指設立清晰的目標,做對選擇。
同化期主要是執行,通過外在行動逐步讓內在目標顯化。如果你夢想太大,深感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要焦躁,一步步做好眼前的事情。你眼前的每一個事情都會給你帶來一個動能,能量累積多了就自然而然可以實現目標了。
完成期是指完成目標后,就邁向下一步,而不是停止了。完成一個目標后繼續下一個更宏大的目標,我們身上的能量就實現了良性循環。
大自然的運行原則是能量總是沿著最小阻力之路持續傳遞下去,所以你想要達成目標,就需要學習如何通過創新的方式,走上你最小的阻力之路,朝著你真正想去的方向邁進。
比如你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經濟窘迫,那你就不能把精力和能量關注到經濟窘迫本身,想著缺這少那而郁郁寡歡。而是去認真思考如何不花錢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去做好事,去幫助別人,去祝福那些富有的人,去奉獻自己的價值,去積極的工作。
假以時日問題自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