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著
我一直在想,什么樣的外國文學才算得上好的文學?外國暢銷書數不勝數,有情節荒誕的、靈異的、甚至有瑪麗蘇的,不勝枚舉。輕閱讀雖然可不加以思考,且讀來輕松;但比起閱讀名著,就少了很多的哲理和深度。
我今年20歲,毫不夸張的說,我18歲以前也屬于輕閱讀讀者。我10歲便讀言情小說、仙俠小說,12歲以后升入重點初中,一路向上,看書的時間少之又少。
叛逆期的我,蔑視名著,蔑視儒道,競爭和壓力讓我只相信自己、只相信勝者為王。
現在回想起來,這樣的我讓我畏懼。一個只會輕閱讀來放松自己的人,不知道這一輩子會錯過多少扣人心弦的作品,會忽視多少別有深意的文章。
如果說讀書使人明智,這本書無疑使我震驚多余訝異,懊悔多余羞愧,我似是參悟了醍醐灌頂的道理;那種感覺就像蔑視了一位智慧的禪師,然后又被智慧的禪師所救,羞愧的無地自容。
于是我掏出我的傳家寶——《百年孤獨》,羞愧不已又興奮無比的和大家分享:
如果說世界名著如奇珍異寶,那《百年孤獨》就是奇珍異寶中最為美麗的夜明珠;這是我閱讀的第一本名著,也是讓我羞愧不已的第一本名著,他就像北極星一樣指引著方向,讓我受益匪淺。在這本敲門磚之后,我相信會有第二本、第三本,甚至更多。
(二)活著是為了講述
毫不夸張的說,馬爾克斯是天才,他把七代人的故事寫在了一本薄薄的書里;他驚人的記憶力,讓人嘆為觀止的修辭手法,并捏合了諸多哥倫比亞的民間故事,鑄造了最精彩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扉頁上寫著:多年后,奧雷里亞諾上校面對行刑隊,一定會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下午。
1.梅爾基亞德斯、何塞和烏爾蘇拉
何塞 阿爾卡迪奧 布恩迪亞(下文簡稱何塞)帶領著開荒者來到了哥倫比亞這片大陸,妻子烏爾蘇拉無疑是所有人中最堅強的人。何塞聰慧過人,卻怎么也比不上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何塞建立了村莊后便不務正業,天天與梅爾基亞德斯廝混,兩人試圖追求這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也從此奠定了最堅實的感情。烏爾蘇拉因為丈夫只得每日勞作,不懂事的何塞不以為然,用烏爾蘇拉祖上留下的金幣去買梅爾基亞德斯的放大鏡,不顧妻子的阻攔幻想著煉金術的存在,把妻子的金幣融化成廢物也不知悔改。在這樣的環境下,烏爾蘇拉依然辛苦勞作,事必躬親,時間一長,攢下了殷實的家底。
梅爾基亞德斯日日沉迷于煉金,某天,他提出“地球是圓的!”這個在當時荒誕的理論,他就像伽利略一樣雖然沒有受到教廷迫害,但被人們譏笑為“瘋子”。只有一個人出來表示相信他說的話,禁不住外面世界誘惑的何塞 阿爾卡蒂奧 布恩迪亞同意和他一同出航冒險。某一天何塞決定返航,梅爾基亞德斯決定繼續前行,兩人分道揚鑣。有人說梅爾基亞德斯身患各種各樣的病死在了遠處的沙灘上。何塞表示惋惜。
沒有人知道他是怎么回來,怎么死而復生的。某天當整個村子患上失憶癥之時,梅爾基亞德斯帶回來了治療失憶癥的藥物,患失憶癥的何塞想起了他,村里的人們也想起了他。
梅爾基亞德斯希望碰觸到世界的真相,哪知真理和知識永無止盡,他似乎是找到了真相,又似乎是沒有,慢慢地他老了,到了入土為安的年紀。在烏爾蘇拉給他建的明亮的煉金室里,他孤獨地走向了死亡。何塞 阿爾卡蒂奧 布恩迪亞甚至認為他還會回來,像以前一樣,還會出現在他的面前,創造奇跡給他。所以何塞拒絕為他下葬,何塞把梅爾基亞德斯的尸體浸在碩大的煉金壺中,開火煮到他的尸體開始發出奇怪的味道,他才相信梅爾基亞德斯離開了人世。
當然,梅爾基亞德斯這個吉普賽人回來過,何塞的兒子或是孫子只要投身于研究他留下的煉“真相”,他就會想盡辦法和他們對話。他會出現在他們夢中,出現在他難以理解的手稿里,甚至出現在他們的腦海里……梅爾卡基亞德斯無處不在,哪里有科學,哪里有煉金,他都如影隨形。
何塞生性放蕩不羈,為了喜歡的東西可以不顧一切,他聰明,對事物有忘我的投入、專注。體型巨碩的兒子被吉普賽人誘拐的時候,他連眉毛都沒抬一下,把烏爾蘇拉急的眼淚直掉,他只說順其自然。
對何塞的印象并不深,他只有書中前面幾章出現過,到中部讓我第一次掉眼淚的情節:何塞之死。
某天,何塞突然發瘋,砸壞了家里的物什器具和一架昂貴的自動鋼琴。當烏爾蘇拉問他為什么這樣做的時候,何塞的回答只有短短的三個字:我瘋了。言簡意賅。
何塞的異常舉動讓烏爾蘇拉不得不把他捆在家里的大栗樹下,一開始家里人好奇,后來被冷漠的忽視,只有善良的雷絲黛絲會喂何塞喝水吃飯。當然最后雷絲黛絲最后升天了。
奧雷里亞諾 布恩迪亞上校(何塞次子)第一個預感到了父親的死期。他對烏爾蘇拉說:照顧好父親。
書中是這么描寫何塞之死的:
“身量巨碩的老人飽受淫雨驕陽的折磨,他一呼氣,屋里的空氣中便彌漫著幼蘑、雞蛋花以及經年凝聚的風雨的味道。次日清晨,床上不見了他的蹤影。各個房間找過一遍之后,烏爾蘇拉發現他又回到了栗樹下。于是把他綁在床上。盡管氣力仍在,何塞 阿爾卡蒂奧 布恩迪亞卻無意識反抗。他對一切都無所謂。他回到栗樹下也不是出于本人意志,只不過源于身體的習慣。”
這一段話幾乎是對何塞的一生的交代。
仔細品來,這段話帶來了很多的心酸和孤僻。德高望重的老人終究會被淡忘,一家之主因為不再中用而受到歧視,最重要的是寫出了書中的核心:沒人逃得過孤獨這一宿命論和滄桑感。
我看過一篇關于作家作品的文章,其中的主旨是說,雖然作家各異,思想不同,但作家通過作品表達出來的,刻畫出來的人物身上都會有讀者的身影。如果把每一部作品、每一個人物比做一條線,那么這些線交叉起來,如畫家畫的肖像一樣,最后出現的就是一張臉。這張臉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所以,作家寫的作品體現的就是人性。
沒有人能把死亡描寫的如此悲涼,我潸然淚下,這一刻的我似乎看透了世事,面對著死亡。也許是我感性,對人的生離死別都會動容。何塞的這一生,即使他高高在上,即使他德高望重,最后也難逃死亡的宿命,作為一個人的宿命。
這一刻,我仿佛變成了何塞,在栗樹下的我每一天思考,亦或著是什么都不思考。就看著這生命的流逝,時間從我身邊走過,終于,我的生命也走向了盡頭。人們生不帶來,死亡又要帶去什么呢?何塞這樣不帶去什么死去,也是一種幸福吧。
烏爾蘇拉是一個堅強的女性,她的精干、智慧、能力都無疑是最完美的女性之一。烏爾蘇拉的離開暗示著這個家族由盛至衰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
烏爾蘇拉最終是死在馬圈里。兩個孩子玩弄著烏爾蘇拉的頭發,烏爾蘇拉當時已年逾過百,她早已雙目失明,僅僅憑記憶和氣味辨別家里的一切,她怕別人說她不中用,精確的第六感甚至沒有人懷疑她失明這一事。隨著年紀越大,烏爾蘇拉的記憶也不行了,嗅覺更是不靈敏。身體好的時候可以指揮下下人收拾家務,身體不好就像得了老年癡呆,說話牛頭不對馬嘴,記憶錯亂。
兩個孩子把身體已經僵硬的烏爾蘇拉抬到馬廄,戲弄她。烏爾蘇拉深知自己大限將至,可又不甘心。孩子們問:“你要死了嗎?”烏爾蘇拉已經僵硬的身體立刻坐了起來:“還沒有呢,我還沒有死。”孩子們說:“得了吧婆婆,你已經死了?!睘鯛柼K拉才終于接受了這個事實,永遠的躺了下去,與何塞葬在了一起。
她操勞了一生,攢下殷實的家底,最后也難逃死亡的命運。在百年孤獨中,她似乎是最不孤獨的人物,她的精明、干練,是典型的也是完美的勞動婦女,她的固執,不向死神不向生活低頭的勇氣讓我熱淚盈眶。每次想到烏爾蘇拉,就由衷的贊嘆和欣賞。
2.布恩迪亞上校和阿瑪蘭妲
他是百年孤獨的一個傳奇。如果說烏爾蘇拉操持家務半生,他即為家族爭取來了榮耀和載入史冊的資本,戎馬半生。
他和很多英雄不一樣,他的路充滿傳奇,也充滿坎坷,最終葉落歸根,羈旅的一生終于平靜,時而充滿激情,時而充滿悲情。不得不說說他的戀人——蕾絲戴斯。書里有一句話描寫的讓人忍俊不禁:“我們有十二個女兒,他偏偏看上了還在尿床的那一個。”是的,大叔愛上了一個小蘿莉。在我們今天,這樣的人被稱為“戀童癖”;但在加西亞的表述中,這種感情很羞澀,很甜蜜,像是小孩咬了一口棉花糖,味蕾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幸福。在《百年孤獨》這本書中,有很多類似這樣略微“變態”的愛情。但讀者從來不覺得惡心,會覺得心里發癢,口干舌燥。是的,他描寫出了“情欲”。書中的男性人物“感性”多余“理性”,“激情”多余“感情”,更像動物。他們有的身形魁梧高大,各有個性,當你以為書中人物過多連加西亞自己都分不清的時候,你會感到加西亞本人正用一種無比清晰的思維脈絡敘寫著故事。
一些人天資異稟,他突出的特點就是與周圍人都不同。小時候的奧雷里亞諾 布恩迪亞上校思維敏捷,沉默寡言;長大后的他作為自由黨的首領更是手腕鐵血,雷厲風行。
從一個小城鎮,到西部的兩個省,自由黨軍隊屢獲大捷。不知道是大陸太大,還是性格所致,奧雷里亞諾 布恩迪亞上校很早就感受到了戰爭帶來的空虛。他在各地都有女人,連性愛都滿足不了他,他看不到終點。他迷茫過后,作出了重要的決定:妥協和屈服。他和保守黨政府簽署了停戰協定,羅列出一些對保守黨有利的條款,用迅雷般的速度肅清了持反對意見的自由黨人。在簽署停戰協定的路途上,他受到了全世界人的失望和謾罵,人們期待自由黨帶來新的生活,但從停戰協定上看,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戎馬半生的上?;氐郊?,連阿瑪蘭妲都幾乎記不得他。他有過東山再起的念頭,當他看到烏爾蘇拉的笑臉,這種念頭立即化為烏有。在抑郁和糾結中,他扣下了板機,子彈穿過他的胸膛,他幻想著這世界上再也沒有奧雷里亞諾 布恩迪亞上校,再也沒有自己的存在。好在烏爾蘇拉善于照顧傷者和她對上帝的祈禱,奧雷里亞諾 布恩迪亞上校的子彈沒有擊中要害,他活了下來。他的舉動震驚了整個國家,包括保守黨人和自由黨人,以前看他不順眼的人統統被折服,稱他為“英雄”。但這位英雄似乎是老了,再也無心國事。他想起了童年的金屬小金魚。這種金屬制的小金魚需要大量時間去雕刻它的鱗片、眼睛、魚尾,這能讓上??梢圆环中牡?、全神貫注專注于一件事。上校很享受這種感覺,因為這種感覺可以抹平傷痛,可以獲得心靈的平靜。
上校日復一日的雕刻小金魚,他如老鷹一般的視力因為這精細的活日益下降,他的背開始彎曲變形。雖然舉國都稱他為英雄,他不以為意。他各地的情人讓兒子去找他,八個兒子都自豪地用奧雷里亞諾作為自己的姓氏,足以見得上校受尊敬的程度。
或許上校從來都是虛無的人。我沒有加西亞那么好的文筆,能清楚的告訴你們虛無是什么。加西亞對上校的描寫簡直入木三分,寫出了一個老兵的悲哀,也寫出了一種極強的歸屬感和宿命感。上校也是一個矛盾的人,不然他不會用子彈穿過自己的胸膛;上校更是一個熱血的人,總之,上校在我看來,在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我尊重他,敬仰他,也為他的經歷而感慨。上校頗有英雄氣息,也有一種老兵遲暮的感覺,這種感覺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感染了古今中外的讀者,上校的存在,就是百年孤獨的“點睛之筆。
我極其喜歡上校這個人物,特地為他寫了一段話:
奧雷里亞諾 布恩迪亞上校帶著自由黨軍投入到對保守黨政府戰爭之中,以鐵血的手腕和鋼鐵一般的意志在戰爭中屢獲大捷。戰爭發起容易,結束卻難。他望不到勝利的終點,他似乎永遠在起點兜兜轉轉。在戰爭中,他感受到無邊際的寒冷和政客們的推波助瀾?!澳銥槭裁炊鴳??”他迷茫的問自己的同僚。“當然是為了自由!你呢,老兄?”“我不知道。真羨慕你,老兄,至少你知道為了什么而戰。”
最后上校拿著一把槍,子彈永遠的穿透了他的心臟。
阿瑪蘭妲一輩子活在蕾貝卡的陰影下。如果說有個人樣樣比你優秀,你也會不甘心吧。阿瑪蘭妲和蕾貝卡爭奪未婚夫意大利人皮斯特羅 克烈,蕾貝卡愛上了何塞 阿卡迪奧(何塞長子),把意大利人讓給了阿瑪蘭妲。意大利人也愛上了阿瑪蘭妲,在求婚之時阿瑪蘭妲狠狠的拒絕并羞辱了意大利人,意大利人悲痛的自殺死去,阿瑪蘭妲也愧疚的一輩子黑紗掩面。
在為上校下葬的時候,阿瑪蘭妲發現自己和上校一樣,是這個世界上最溫柔的人,上校出生之前,腹中就傳來他的哭聲。據說,胎兒之所以會在腹中哭泣,是因為及其缺乏安全感。
突然間,這個女人美的驚人。她和上校一樣,用極致來演繹人生,或許偏激,但他們的單純,在讀者心里有獨特的魅力。
3.阿瑪蘭妲 烏爾蘇拉和何塞 阿爾卡迪奧
在讀了馬爾克斯的自傳小說《活著是為了講述》后,我才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驚天大錯誤:我一直以為馬爾克斯把自己寫成了布恩迪亞上校,然而布恩迪亞上校的寫照是馬爾克斯的祖父,馬爾克斯自己就是何塞 阿爾卡迪奧。馬爾克斯自己是一個書呆子,他曾寫自己為了翻譯梵語而跑遍整個書店的故事,這個鏡頭和何塞 阿爾卡迪奧用梵語破解梅爾基亞德斯留下的驚天秘密如出一轍。他與阿瑪蘭妲 烏爾蘇拉相愛,卻生出了一個長著豬尾巴的嬰兒。何塞 阿爾卡迪奧是最后一個死去的人,他終于一知半解的想到一句話:“家族的第一個人將會被捆在樹上(何塞),最后一個人將會喪命于螞蟻穴(長著豬尾巴的嬰兒)。”
馬孔多的故事在這里終于完結了,就像書中的最后一句話所說:一陣颶風襲來,掃清了地面上的一切。馬孔多及遭受了百年孤獨的布恩迪亞家族就此消失,再也不會出現了。
(三)活著是為了講述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也于2014年去世,講故事的人卻一直都在。
我特地寫了一首短詩給我最愛的《百年孤獨》,既是總結,又是感慨:
每每想到加西亞 馬爾克斯這位老人,每每想到讀《百年孤獨》伏案痛哭的我,我不由得紅了眼眶,一遍一遍的告訴自己這不是矯情。
這是一本好書,我從不要求別人能讀懂它,也從不要求世人能理解它,只因為我愛它深入了骨髓,伴隨我出生的呼吸,死后如一丕塵土,我相信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生的寶藏。
從何塞帶村民來到馬孔多這一小鎮墾荒,直到“母象”的到來使馬孔多人聲鼎沸,再到馬孔多的破敗,就像一朵凋謝的花朵,毫無美感;七代人,他們的人生似乎是重復,可又不會完全重復。
加西亞 馬爾克斯用他精妙絕倫的語言,用他無與倫比的思緒,清晰的寫下每一代人的故事,他真的是天才。
我們這代人,不知道還有沒有戰爭的情懷和意識,戰爭離我們太遙遠,太遙遠。馬爾克斯偏愛戰爭,更偏愛奧雷里亞諾 布恩迪亞上校,上校的一生,似乎就是加西亞的寫照。
當上校在樹下孤獨的死去,他硝煙四起的一生終于落幕,他就像將死之人回憶自己的一生一樣,他看到的只有自己空虛、寂寞的臉。
馬爾克斯是了不起的作家,寫上校就是在寫自己,寫自己就是在寫人性。
過去的榮光終于被埋沒,昔日的笑顏也漸漸被淡忘。人即如此,宿命也即如此。
沒人能逃過時間。
這似乎是個可怕魔咒,因為總有人認為自己會永垂不朽。
加西亞 馬爾克斯也去世了。我相信這位老人,逝去時,自覺沒有做錯什么,內心透徹,心靈空明,坦坦蕩蕩。
逝去的是你的肉體,不朽的是你的靈魂。
致我最愛的《百年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