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博物館出來才發現天已經要黑了,發現自己又累又餓又困,吃點東西坐車回酒店。等睡一覺醒過來發現已經是第二天11點了。本來計劃去龜山漢墓和云龍湖兩個景點的,考慮到龜山漢墓下午5點鐘關門,坐車過去需要1個半小時,就算過去了,也不能仔細看。所以決定去云龍湖景區。
1 徐州藝術館
下車后我沒有直接去云龍湖,過去的時候剛好是中午,想去找個遮陽的地方先去消磨一會兒時間,然后再去看湖。我四處觀望,發現有個路標顯示徐州藝術館就在附近,手機地圖查了下,步行只需20分鐘。立即決定先去徐州藝術館。這就是一個人旅行的好處,完全看心情。
遠遠看到徐州藝術館的時候,感覺清新又不失厚重。
門口白色大理石上刻的是徐州的畫家李可染的介紹。小時候過年和爺爺一起去買年畫,看到年畫上的印的畫家:李可染,當時認字不多,只能念出“李可”,回家后查字典才知道這個念(rǎn),從此就記住了這個畫家。
正當我覺得我可以去這個四層的建筑里面好好欣賞下,然后就看到了下圖的告示。
我不得不接受現實,于是我的藝術館旅程遺憾地結束了。
2 ?濱湖公園
既然藝術館閉館,只能去云龍湖了,不過藝術館的旁邊是濱湖公園,可以先逛一下,右轉就看到這幾個銅球一字排開,兩側的石頭上刻有文字,記錄著徐州的歷史變遷。
走過這條路,想著不能參觀藝術館,心中遺憾,于是又回頭看了看藝術館,于是就有了下面兩張照片。
公園中這個各種字體的“漢”字碑群,它們在提醒著你漢文化在徐州這塊土地上烙印。
繞過漢字碑群,拾階而上,意外看到了令我很感動的一幕,一位老人正在低頭用毛筆寫字,水干后字了無痕跡,他在默寫詩歌,已經寫好的是
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正在寫的是元代王冕《梅花》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因為怕打擾他寫字,我沒有上前和他搭話,猜測寫字的他應該是自在的狀態,拐杖都放在一旁,全神貫注地寫字。周圍的一切好像和他全無關系。路兩側立碑上刻的千古吟誦的詩歌,寫字的老人和地上的字很像一幅畫。我輕輕地走過去,害怕驚擾了和諧的一幕。
3 壽石廣場
沒走幾步,就來到了湖邊的壽石廣場。
看到牌子,才知道這里就是800歲高齡的彭祖的家鄉,彭城的稱呼也來源于此。想到彭城,聯想起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里第2集秦、魏,齊三國君在彭城相王的片段,秦君贏駟雖被魏王暗算錯過相王,卻以自己的氣度向魏、齊展示了秦國的實力,因為臺詞和演員的高演技,這個片段我看過多次。沒想到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徐州附近,這個發現讓我欣喜不已。
繼續往前走,就看到了壽石廣場的標志---壽石,它高16米,寬8米,重約400噸,來自徐州銅山東南的油山,傳說彭祖曾到油山采藥,并在這塊石頭上練彭祖壽石功,汲取日月之精華,領悟長壽之秘訣。傳說的實據已經不可考,不過當地有好多老人在這個石頭附近練太極,祝愿他們健康長壽吧
4 云龍湖
走出壽石廣場,就是云龍湖。一開始沒看到云龍湖的標志,卻看到了萬人游泳館的標志。遠處有2米標志的警戒燈,這么大的區域,的確可以容納上萬人游泳。想著游泳換氣的間隔看看周圍青山環繞,游累了靠在岸邊休息,看看天上浮云流動,重回大自然的感覺一定很好。
有了這個想法,我就要實踐。我往管理中心走去,如果幸運的話可以買件泳衣,下水試試。正走著呢,突然聽到廣播:“現在禁止游泳,請泳客盡快上岸”。頓時有種無語問蒼天的感覺。后來沿湖邊走了一段路,果然看到禁止游泳的公告牌。8月3日被評為全國5A景區,8月29日游泳場停止對外開放,不知道這兩個時間有沒有什么因果關系,只希望下次來的時候,這個游泳館可以開放。
繞湖前行,看到了這個魚躍雕塑,魚從水里成群而出,和平靜的水面形成對比,我忍不住拍了一張照片,旁邊休閑椅上本來在閑聊的兩個女生,問我在拍什么,我說在拍這個雕塑。她們是本地人,覺得奇怪,不過我告訴她們我的想法,她們說,“感覺這個雕塑在這邊好久了,怎么今天才發現它很好看呢。” 果然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所以我們才會心心念念去遠方尋找別樣的風景。
魚躍雕塑
終于在湖邊的一個拐角內看到云龍湖的標志。它西連韓山,東依云龍山,南停大山頭和珠山,背靠徐州城,是典型的三面青山一面城的自然美景。云龍湖,原名石狗湖,得名于蘇軾,蘇軾在《答王定民》詩中曰:"筆中好在留臺寺,遙知旗隊到石溝。”后人訛傳為“石狗湖“。蘇軾知徐州時,情鐘此湖,曾發奇想:"若能引上游丁塘湖之水,則北湖儼若杭州。”1958年依照蘇軾當年的想法,又疏浚湖道,1960年工程完成后改名正式為云龍湖,1994年12月11日和杭州西湖結為姐妹湖。2016年8月3日被評為中國5A景區。
對面就是云龍山,如果要爬山,要繞到背面去,今天是肯定去不了。于是就以下面這種方式和對面的山合影。
湖邊有游覽船的售票處,可是我更愿意繞湖邊散步,可以感受清風拂面,也方便隨時停下來拍照。下圖中類似悉尼歌劇院的建筑是音樂廳。
就這樣吹著風,走走停停,大概一個小時后,到了蘇公塔。這座五層八角的塔是為紀念曾在徐州任官的蘇軾而建,蘇軾一生顛沛流離,可是所到之處卻留下佳話。
塔前專門立碑,描述云龍湖的疏浚經過。
蘇公塔過去就是一大片荷花池,可惜荷葉已枯萎,不過對著夕陽拍照,還是可以拍出不錯的照片。
此時夕陽落山,水面像鍍上了一層金箔。遠處的高拱橋我覺得很別致,就走了過去。
下圖就是解憂橋,是為了紀念漢代去烏孫和親的解憂公主而建,橋十分陡峭,暗合解憂公主崎嶇不平的一生。因為祖父楚王劉戊參與“七王之亂”而獲罪,18歲被漢武帝送去烏孫和親,經歷武帝,昭帝,宣帝三朝,幫助漢朝牽制匈奴,年近古稀才得以返國。這座解憂橋就是后人對她一生的追憶。
過了解憂橋向南走了一會兒,看了下時間,只能結束環湖行了。
雖然只有一個下午的時間,不能看完云龍湖的風景,可是卻給我很大觸動。我曾以為云龍湖的美是一種粗狂的美,沒有想到和環繞的青山相映的景色竟然不輸給西湖,湖邊的藝術館,濱湖公園,音樂廳都透漏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在湖邊遇到的當地人,雖然樣貌不同,但是都面容篤定坦然。神態像極了之前在濱湖公園看到的寫字的老人。
我一直覺得旅行最有意思的地方,不是你看過山,看過水,而是發現有意思的人,和你過著不一樣的生活,有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他們讓你看到生活的一種或幾種可能,讓你明白生命有很多種姿態,讓你思考人生的意義所在。也許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突破原來的局限,走到更廣闊的天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