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年輕人想要發展得更好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來自海外人才的競爭。當代的學生,面臨21世紀新挑戰,在校科目僅是學生成長的一小部分。在21世紀學習,就業和生活,要求學生獲取更多的技能和知識,更高的國際視野。
而“國際視野” 并不完全等同于“說外語的能力”
當今已經進入全球化時代,和我們溝通的人已經不限于本國的人,還有很多事外國人。未來十幾年,我們國家也將會有大量的國際人才涌入。這就要求,新時代的孩子要想融入到大環境去,就應該從小就具備國際化視野。但當今許多家長,普遍地都錯誤地將“國際視野”直接等同于“外語能力”,這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我們的團隊大多是國際教育者組成,曾看見過這種從小接受國際化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好處。通曉國際規則、具有國際視野、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最容易獲得更大的發展平臺。
現在有不少家長單純地將學英語視為培養孩子國際化視野,但在實際操作上則更注重孩子對外語的掌握,忽略了對國際文化的熟悉。對此,GrowAlong建議家長一定要意識到,學習國際語言也還要學習國際文化。
“一邊學習語言,一邊通過語言解決問題”是我們平臺一貫強調的教育理念。“培養國際化視野要依托語言工具,掌握一兩門外語相當于孩子多了一雙眼睛,還可以提升孩子的國際競爭力和個人魅力。家長要帶領孩子體會學外語的實用性。比如,閱讀英文說明書、英文圖畫書,讓孩子多跟外國小朋友平時生活多溝通等。還可以陪孩子視頻上課,切實體會到掌握外語能開闊視野的好處。從中,孩子得到了語言實踐機會,還提升了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父母做到這幾點,孩子就能有國際化視野。
前幾天,在地鐵上看到一位父親在反反復復教孩子怎么看地圖,可八歲多的孩子文字都未完全認識,更難看懂路線。沒想到,煩躁的父親隨口說到:“我這么聰明,怎么生了你這么笨!”諸如此類,國內許多家長輕易數落孩子笨,卻很少有能力引導孩子樹立正確學習觀的事情并非鮮見。在外國,許多家長從不怕孩子笨,更在意孩子是不是勇敢地面對問題。有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不只是知識上的差異,而是文化觀念的不同。
作為平常的中國家庭,如何不出家門就能培養孩子具備國際化視野?一群在英國留學教育系的畢業生為大家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國際視野的培養來自于國際文化對比的教育。國際化教育并不意味一定要將孩子送出國門,比如,家長可通過我們GrowAlong平臺,中外家庭匹配的平臺匹配相關的小孩,幫孩子交往到同齡同興趣的國外朋友,小伙伴之間互相用英文介紹各自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愛好和朋友等,有利于孩子通過同齡人更直接地了解世界。
第二,讓孩子在外國節日中中體味外國的文化。比如下個月的圣誕節到了,家長可以陪伴孩子在家里做圣誕節的裝飾物,利用節日給孩子講述更多中西方文化不同的差異。
第三,培養孩子服務社區的意識和能力。GrowAlong建議家長可以每月帶領孩子清理一次樓道,讓孩子幫老人清潔衛生,多參加社區建設性活動。
第四,培養孩子的國際合作意識。隨著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國際交流將會越來越廣泛和深入,孩子長大后必然會有非常多的國際合作和海外工作機會,也會遇到很多問題是需要國際合作來解決的。所以在遇到問題時,可以推薦孩子多看看國外的孩子是怎么做的,從而有意識培養孩子跨文化溝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