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睜開眼睛,習(xí)慣性的拿起手機(jī),被滿眼的“中秋節(jié)快樂”刷屏,當(dāng)然還有一份特別的禮物。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節(jié)日好像只在微信里過,鋪天蓋地“…快樂”和紅包告訴你又是一個節(jié)日了。其實倒也理解,連一年級小朋友都開始舉著手機(jī)和自己的小男/女朋友談戀愛了、連整日抱怨你抱著手機(jī)不理他們的父母也變成“一丘之貉”的時候,我們可以不得不感嘆時代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新變化。只是,特別懷念小時候的中秋節(jié)。
不知道是高樓大廈阻擋了月亮,還是阻礙了我們崇敬她的心。小時候,中秋節(jié)前夕,整個村子的上空就開始彌漫著月餅的香氣,這種香氣直到今日還不減當(dāng)年的引誘著我的味蕾。我們家鄉(xiāng),月餅是月餅、提漿是提漿,(提漿就是大家在電視上和生活中常見的月餅)小時候我們只吃月餅不吃提漿,不是沒有提漿,而是因為,月餅是我們自己家用自行車馱著上好的面粉、胡麻油、芝麻、紅糖去烙餅的人家專門用烤箱烤的,家家戶戶的女人們,馱著自家的貨品去村里唯一一家有大烤箱的人家去做自家的月餅。烤箱只有一個,村子里卻有200多戶人家,人們卻也不爭不搶 ,這家?guī)湍羌液兔妫@個姨幫那個嬸刷油,好像做的都是自己家的營生、烙的自己家的月餅,好一片火熱的場面!而我們小孩子則眼巴巴的守在烤箱前,卯足了勁去聞麥芽里彌漫的香氣,可是好像越是用力,聞到的味兒越淡,直至最后,好像鼻子都失靈了~
終于,在八月十五之前,挨家挨戶都準(zhǔn)備好自己的月餅。說是奇怪,都是一樣的面粉、一樣的胡麻油卻總是各家有各家的味道,就像家家戶戶的水一樣,味道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十五的清早,大家就挨家挨戶的給自己的親朋、好友互送月餅。大家不必?fù)?dān)心,小時候我們的烙月餅都是一烙一大缸(我們這里叫甕),都可以留著一整個秋天吃,所以不要擔(dān)心送沒了,而且最淳樸的“禮尚往來”進(jìn)行的很是暢通,到最后吃別人家的月餅比自己家的還多。而到下午,各家的男人便帶著妻子的囑托和摩托車的娃去街上采購,葡萄是必買的,因為正是最紫最甜的時候,還有其他的水果、魚肉。還有一項也是必須買的——進(jìn)貢香。這便是八月十五另一個讓我著迷的味道。夕陽剛剛落下,連晚飯的碗筷都沒來得及放下,各家的小孩和童心未泯的大人就爬上自家高高的院墻,望向天空的東邊,盼望著月亮姐姐出來。等待的心總是焦急的,這時你總會聽到孩子一遍遍的問自己的父親“爸爸,月亮怎么還不出來啊?月亮?xí)粫裉觳怀鰜戆。俊倍恳淮胃赣H都會很有耐心并寵溺的告訴自己的孩子“月亮一定會出來的”。陰歷八月,秋意漸濃,此時,母親收拾完碗筷總會給孩子和父親披一件薄外套,自己也坐在他們旁邊,一起等月亮。幸好,月亮總是不會讓大家等太久,終于開始在還泛著魚肚白的墨蘭天際上款款而來。月亮安靜的上升,天底下的人們卻興奮的呼吸奔走相告,院落里、院墻上大聲的告訴鄰里,“月亮出來了,快看”。其實哪個不知道月亮出來了呢,只是想把心底的喜悅分享給身邊的人罷了。然后大人小孩便忙著把給月亮準(zhǔn)備的美食準(zhǔn)備出來,這美食除了自家月餅還有一項重要的水果——西瓜,每家每戶的西瓜都被自家的能工巧匠用小刀刻成各式各樣的形狀,好像誰家的西瓜最好看,月亮就會先到哪家、吃哪家西瓜一樣。然后,點燃香,心里默默的祈禱。漸漸的,月亮完全露出來了,人們的驚呼聲也停了,只剩下一片片抬頭望月的腦袋和一顆顆幸福的心。小時候還驚奇的發(fā)現(xiàn),供完月亮的西瓜好像真的被月亮吃過一樣,蔫不拉幾,一點都不水靈,心底默默的驚嘆。長大后才知道,這叫氧化。所以真是不解,長大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好像把小時候所有的神奇和美好都抹掉了。這樣一回憶起來,好像沒有煙火、沒有玩耍、沒有伙伴。但是為什么心里暖暖的、很充實?仔細(xì)想想,我覺得心里滿滿的,被填滿的,是信仰!我們信仰神靈、信仰大自然饋予我們的一切、信仰幸福就是來自簡單。前幾日的文章,在回憶童年,一位70后的同事說,“你的童年和我沒有太大差”。大概我們玩的都是同樣的“玩具”。其實我的童年,還有很多人們發(fā)明新式玩具 ,但這些玩具不用力想,真的想不起來。所以,人生和茫茫宇宙比起來,可能短暫到像我們一生呼吸中的一口氣一樣,可是,這日子卻是要我們一分一秒、一天天的過。千帆過盡,歲月給我們留下的,一定是最珍貴的,這些東西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她總是教會我什么:堅強(qiáng)、勇敢、簡單、友好、善良、珍惜…
所以我的孩子們,你們眼前的世界的確很大很美好,確實需要你們?nèi)プ咭蛔撸匆豢矗珶o論你們在哪里,都不失勇氣、不丟善良、不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