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轉載自IT人故事會,謝謝!
原文鏈接地址:編程應該納入中小學嗎?
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于樂的編程教學軟件、游戲的開發和推廣。
信息技術加入中小學學習內容,并成為必修,是一件好事。盡管我小學就接觸編程,但是上了高中之后身邊仍有同學對信息技術一無所知。為了培養綜合型人才,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學習是必要的。但僅僅將信息技術加入高中課程還不夠,因為在考試導向性的教學環境下,很多學校會選擇忽略這種非必要課程。
語文是與本國人交流的語言。外語是與外國人交流的語言。數學是一種邏輯分析的語言。編程是與計算機交流的語言。從語言學習的規律來看越早學越好。從計算機發揮的影響力來看越早學越好。至于貧困地區享受不到的計算機資源問題,可以通過選修和政策傾斜彌補,不應該通過整體限制發展來平衡。至于市場飽和問題,數學和語文有多大市場?為什么這么多人學?計算機領域的很多思想蘊含優秀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工具,值得學習。
小學階段,如果家里對現在的計算機技術有一定的認識,或者是從事相關行業的,或多或少地會培養這方面的興趣,比如說用Scratch、機器人。然而也有一部分家長并不是這樣想,這樣做的。高中階段,目前浙江省對編程語言的要求是掌握VB基礎(學考要求。據說今年9月新高一學的是Python,具體我不清楚)。可能對我們學過C語言的來說VB挺簡單的,然而這種話你跟高中生去說,人家能知道你在說什么么?我接觸過幾個學生,學得好的同學,要么學校里學得好,要么是自己有興趣或者以前學過編程這塊內容;學得不好的同學,跟他講ASCII碼和二進制、十進制、十六進制(都是正整數)都一臉懵逼。況且現在這一批同學,用的最多的是手機和iPad,更有甚者對電腦操作沒有概念。
我覺得不應該,任何東西,任何學科只要一與考試沾上邊,那它在學生心中地位一定一落千丈。比如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本中,一定會有古詩詞,名家散文,現代詩。那時候真是煩死這些東西了,只因為要求背誦,考試要考。李白,杜甫,朱自清,魯迅,舒婷……這些人都像是當今中學生的仇人一樣,在時間緊迫的教學任務和考試競爭的壓力下,誰會靜下心來仔細欣賞這些東西?我也是知道大學才明白李白杜甫的赤誠之心,魯迅的犀利筆法,舒婷的朦朧浪漫…… 恍然大悟,那時錯過了多少好東西啊。倘若編程也“有幸”成為中學教育一部分,我想比上邊的幾位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不要再扼殺一個又一個中學生的興趣了,更多的是留給他們去探索,去引導,而不是二話不說直接給他們套上枷鎖。
PS:高考是這個世界上相對來說最公平的一個競爭手段了,加入編程之后,寒門再難出貴子!
你好,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