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由于工作關系,楚爸經常要去外地出差,有時候過好幾天才能回來。楚妞小的時候不覺得有什么,有媽媽和奶奶的陪伴,倒也沒多大影響。但是,隨著楚妞一天天長大,對父母陪伴有了更高的要求,楚爸經常不在家的煩惱便逐漸體現出來了。
情景再現
昨天,在陪伴了楚妞一周后,楚爸出差的第一天。
晚上睡覺前,楚妞就開始哼哼唧唧,表示希望爸爸回家。
我說:“爸爸今天回不來,已經九點了,你得趕緊刷牙睡覺。”
楚妞繼續哼哼唧唧,不肯刷牙。
我又說:“爸爸后天才能回來,你得趕緊睡覺了。”
楚妞一聽爸爸后天才能回來,淚水立刻盈滿眼眶,馬上就要哭出來了。
而此時的我,完全沒有察覺到她的情緒,注意力都在她趕緊刷牙睡覺上面,所以,我一直在催促她。
催促了幾次之后,楚妞突然哇哇大哭起來,我這時才察覺到她的情緒,以及對楚爸強烈的思念。如果我仍然不停的催促她趕緊刷牙睡覺,顯然,她不僅不會積極合作,還會有強烈的抵抗情緒。這時,我想到了“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我停止了催促,以一種友善的語氣說:“你很想念爸爸,對嗎?”(第一步,表達理解。)
楚妞一邊哭,一遍嗚咽著說:“是的,我希望爸爸馬上回來。”
我說:“媽媽特別能理解你的感受。我以前到外地讀大學,包括現在每次放假回老家再回來的時候,每次和外公外婆分開,媽媽心里也很難過,也很想念外公外婆。”(第二步,表達出同情,并且告訴孩子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
楚妞一聽,更加肆無忌憚地放聲大哭起來。(這時她的情緒得到了極大的釋放)
我抱著她,輕拍著她的背,說:“爸爸今晚確實回不來了,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你不這么難過呢?”(第四步,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第三步在這件事情中沒有必要。)
楚妞停止了哭泣,想了想,說:“我想和爸爸打電話。”
我馬上撥打了楚爸的電話,接通后把手機給了楚妞,楚爸在電話里和楚妞玩起了小豬佩奇的游戲,逗得楚妞哈哈直樂。(這里要表揚一下楚爸,他總是會想出各種辦法和楚妞玩游戲,逗楚妞開心。)
二十分鐘后,楚爸掛斷了電話,楚妞的情緒得到了很大的緩解,這時我再次提出刷牙睡覺,楚妞非常配合,順利完成后很快入睡了。
楚媽反思
正面管教一直提倡“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在這件事情中,開始我沒有察覺到楚妞的情緒,還不耐煩地催促她,導致她的情緒越來越強烈,內心十分抗拒。幸好,我及時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表達了對她的理解、同情和接納,用啟發式問題請她自己思考,積極參與解決問題,最終贏得了楚妞心甘情愿的合作。
試想一下,如果自始至終我都不顧及楚妞的情緒,用控制、懲罰或者“你再不刷牙睡覺我就怎樣怎樣”的手段,強行讓楚妞配合了我,表面上看起來我“贏了”孩子,達到了目的,但是,楚妞的感覺會怎樣?她從這件事情中獲得了哪些負面信息?她能發展有價值的品質和生活技能嗎?!
資料鏈接
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
?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寬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認同或者寬恕孩子的行為,而只是意味著你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時,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效果會更好。
?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地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愿意聽你說了。
?問孩子對于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面管教[M],[美]簡·尼爾森著,玉冰譯,京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