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說:身在曹營心在漢。說的是身體和思維不在同一空間,思維逃離了當下,去擔心別人的現在和未來。
現在的流行語說: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別人的經驗不一定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也未必采取行動。身體陷入思維的怪圈,思維和行動在矛盾中糾纏,終于還是沒有活出理想的模樣。
那么,我們如何看清思維逃避當下的策略?看清這一點,對生命有怎樣的幫助?
01、學會從時間中解脫
有人說,即便我接受了“時間是一種幻象”這一觀點,我仍然必須生活在一個完全由時間控制的世界里,明天仍然要支付賬單,而且也會走向衰老死亡。人,怎么能從時間中解脫呢?
《當下的力量》中回答道:明天的賬單不是問題,身體的衰老也不是問題,失去當下時刻才是真正的問題。或者當核心的幻象將一個簡單的情況、事件或情緒變為一個個人的問題乃至痛苦時,這才是個問題。
死亡,是一個事件,認識它接納它,不會有什么問題。可是,如果死亡帶給自己越來越多的痛苦,那么它就是一個問題了。
我婆婆的媽媽2015年去世,90多歲的老人,臨終前的一年,六個子女輪番在床前侍候盡孝,所以老人走時,家人都接納了這個自然規律帶來的離別,除了婆婆自己。婆婆沉淪在過去有媽媽在的時光,沉淪在媽媽過苦日子的時光,遺憾未能好好享受就離去了。由此,婆婆的身體也每況愈下,失眠神經衰弱。
沉淪過去,當時的婆婆可謂思維被過去束縛,無法解脫。
書中說,從時間中解脫就是:從你在過去中尋找認同感的心理需要以及在未來尋找滿足的心理需要中解放出來。
想要“解脫”的前提,是我們要先意識到自己被束縛。所以首先我們要意識到自己是否總在逃離當下的時刻,當我們產生了去發現的意識,就能夠阻止逃離的現象。
我們也許不能一直保持在當下的臨在狀態,但是不停的發現自己逃離,然后糾正軌道,就能讓我們以更多的時間來參與當下的一切。
最終臨在就會成為我們的主要意識,我們也便順利的從時間中逃脫了出來。
02、學會從痛苦中解脫
7月12日,貴州警方通報“7·7公交墜湖”事件:司機因對“申請公租房卻未獲批且所承租房被拆除不滿”,而蓄意報復社會,導致公交車上20人死亡。
結合書中的觀點,我們可以嘗試著去分析下,司機可能長期在普通的無意識狀態下,因為挑戰與威脅(申請公租房卻未獲批且所承租房被拆除不滿)轉化為深層次的無意識,從而導致心態失衡與外在行為的失控。
普通的無意識狀態,指的是你認同于你的思考過程、情緒、反應、欲望和好惡。這是大部分人所處的正常狀態。
深層的無意識通常指的是痛苦之身被激活并且你被它所控制。
很多看起來匪夷所思的暴力事情,可能起因各異,但大多都源自于內心長期壓抑、痛苦的積累,卻沒有得到自我意識的覺察和自我救贖的疏解,終于突破了理智的防線,釀成無可挽回的大錯。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呢?變得有意識。書中說,觀察不安、不滿和緊張的情緒如何經由不必要的批判、對本然的抗拒和否定當下而在你之內產生。當你將意識之光投入無意識之中時,任何無意識的事情都會瓦解。一旦你知道如何處理普通的無意識時,你的臨在之光就會變得更亮,你也會更容易地應付深深的無意識狀態。
通過自我觀察來養成監控自己思維和情緒狀態的習慣。“此刻我很自在嗎?”你可以經常這樣問自己。或者你可以問:“此刻我內在發生了什么事?”請像你對外界發生的事情一樣地對你內心發生的事情保持興趣。如果你內在沒問題,外界才會正常順利。首要的是內在,其次才是外在。
03、在行動中釋然
常言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面對不如意,你可能會抱怨,但當你在抱怨時,你就使自己變成了一個受害者。而當你大聲說出自己的感受時,你就是在行使你的力量了。
所以如果有必要或者有可能的話,你可以通過采取行動或大聲說出你的想法來改變這種情況;要么離開這種情境,要么就接納它,其他一切的行為都是瘋狂的。
別讓過去占據注意力。別再提“想當年”,因為“好漢不提當年勇”;別再當那個疑問師父“為何抱女子過河”的小和尚,因為師父已經放下了,而小和尚還原地踏步,錯過了當下的風景。
別把希望寄托在未來。“某天,我會成功的。”你的目標是否占據了你大部分的注意力,而讓你把當下當成達到未來目的的一種手段?它是否奪走了你所做的事情本應帶給你的歡樂?如果你有這種思維模式,不管你取得了什么成就,你的當下時刻永遠不夠好,你的未來似乎永遠會更好。這樣就會讓你永遠得不到滿足。在當下卻想去未來,這是一種讓內在分裂的方式。
請你保持臨在。什么是當下的力量?它是你臨在的力量,是你從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的意識。請關注你的當下,你當下的行為、反應、情感、思維、情緒、恐懼和欲望。如果你能夠在當下時刻觀察所有的這些事情,不帶批判,不加分析,那你就是以當下的力量處理過去,并且將它化解。
回到過去,你不會找到你自己,但是,通過進入當下,你可以。通往生命和本體的唯一路徑,就是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