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待事情的看法決定我們心中對焦慮程度,如果你對所做的事情是無所謂的態度,那么這件事對你來說根本不會產生任何心理波動。
然而我們生活當中總會遇到一些讓我們心理波動較大的事情,而波動的頻率和波峰就是你對這件事重視程度的反應。
如果我們能夠正確看待我們對處理事件的看法,那么我們心中的平靜程度就會很好。
以前只是覺得我們總是被自己要做的事情所牽引,好做的事情我們能夠輕而易舉完成,我們會有成就感。而難的事情我們處理起來就比較棘手,我們就會感動有挫敗感,同時還會產生壞情緒。
以前的我覺得是事情本身決定了我們的心態,關鍵在于自己有沒有解決這個事情的能力。
現在的我才知道,其實是我們對待這件事的看法決定了我們的心態,細想之后覺得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當我們面對順風順水的事情時,那么一切障礙似乎都會迎刃而解,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當現實生活總是伴隨著很多無法解決的磕磕碰碰,很多事情如果自己一直糾著不放,那么就只有你自己在跟自己過不去。
也許別人早去想不起這件事,或覺得這件事根本無所謂,而你總是在胡思亂想,自我臆想各種不好的情況發生。
這個時候我們對待這件事的看法就尤為重要,這對自己對心態起著決定性作用,當你能夠自我和解,那么你就不會那么糾結還未反生的事情,也不會后悔已經發生的事情,因為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情。
對于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情,我們的態度就是坦然接受,對于能夠掌控的事情,我們就盡我所能去做,而我們對待事情的看法卻是掌握在我們手中的。
我們能夠掌控的事情只有內部的,外部的事情我們掌控的不是很多,而往往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是內部的,只是很多人誤以為是外部的原因引起的。
這種錯誤的認知讓我們陷入一種自己無法掌控的狀態,以為自己總是被別人唾棄的一方,其實都是自我臆想的結果。
當我們正確對待我們自身,你會發現能夠影響我們自身的也都在我們自己身上,不要外求,內求就可以解決我們的狀態。
雖然我們不能夠改變事情都走向,但對待這件事的態度完全是由我們自己掌控的,你可以選擇消極或積極的態度去解決。
既然如此,為何不選擇積極的態度去解決我們需要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