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并不需要把什么都講透了,留下點懸念和空間,就是給學生自由和發展!
好方法是真正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簡單是一種教學中的大氣度、大智慧!它來源于對學生真切的、真誠的、真實的愛,來源于教師豐厚的修養和教學的藝術,來源于對教學生活的發現和深刻的認識!
陶潛的《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夏丐尊:如此以某篇文字為中心,就有關系的各方面擴張了學去,有不能解決的事項,則翻書查字典或請求教師指導,那么讀了一篇文字,不但收得其本身的效果,還可連帶了習得種種的知識,較之胡亂讀過就算都有天淵之差了。
蜻蜓點水式的教學,只能讓學生養成淺嘗輒止的不良習慣,會鈍化學生的思維力。深刻、透徹應該有度,以學生能懂為準繩,假如你教了學生還是不懂,那暫時不要教。
沒有教給學生不知、不會、不能的東西,學生未能獲得學習的新鮮感與進步感,就難以激發學習的內在動力。
教學就教給學生未曾學過的東西。
對事物的深刻理解,也是一種無痕的教化。
教學,不是將學生心中的所有的“?”變成“!”,而是要讓學生產生更加深刻的“?”,找到自己的“!”。
教給學生合適的閱讀方法和方式,才能讓學生越讀越聰明。
教育是以智慧啟迪智慧。磨礪我們教師自己的智慧,才能教學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
僅滑行于作品的表層,無法深入作品的內部結構,揭示深層的、話語的、藝術的奧秘,其教學就難免膚淺、乏味、低效。
孫紹振:從其(學生)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們感覺和理解上的盲點,將已知車化為未知,再雄辯地揭示深刻的奧秘,讓他們恍然大悟。
歌德:內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對于大多數人是一個秘密。
一個不曾把心安放在高處的教師,看見的只能是滿身的疲勞和滿腹的牢騷。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之上,你的胸懷就會變得寬闊而高遠,所有有凡塵雜事,都會被悄悄濾去,留下的必定是滿目的教育風景和無限的教育樂趣。從此,你的教育人生就會燦爛無比。
變化的是周圍的環境和共事的人,不變的是腳 踩教育大地、仰望理想天空的那份堅韌與果敢。
我們可以平凡,但我們應該拒絕平庸。
一個人,如能像水滴那樣,目標專一而又持之以恒,必然能有所作為。沒有理想與目標,便如雨水,飄飄灑灑,便終究留不下什么痕跡。
你聽到的,你忘記了;你看到的,你記住屯;你做過的,你學會了。
沒有經歷,就沒有體驗;沒有體驗,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與成長。知識也好,能力也罷,唯 有伴隨情感上的深切體驗,才具有生命的活力與實踐的張力。
體驗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學習方式。
井要挖得深,才見得到水;研究要用心深,才能看到規律。
用心,才能看得見。
------摘自《做一個大寫的教師》? 作者:薛法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