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言寄墨
01
怎樣才叫活著呢?
幾年前看余華的《活著》,大半夜窩在被窩里感嘆,富貴兒真是可憐啊,大起大落的一生,親人一個一個先他離去,就連小孫子也要寫死,余華也真是夠狠心的。閱盡世態炎涼,歷過死別生離,孜然一身,繼續在這世間活著。活著,真是一件悲愴又蒼涼的事。
前幾天朋友圈被幾張圖片刷屏,配圖文字是:60歲,每天卸貨300噸,每噸6毛,就為了活著。這是一個心酸的搬運工的故事,照片觸目驚心,拍的是一個人,沒有上鏡的有成千上萬的人。活著,是一種倔強下的隱忍。
02
能活著就是一種幸運。
在電影《亂世佳人》中,戰爭爆發,斯嘉麗在醫院幫忙,每天面對的都是傷痛者的喊叫聲、肢體腐爛的味道、悄無聲息的死亡。隨著戰爭的激進,大廣角鏡頭下的傷兵、死兵橫陳整個大街,跟著斯嘉麗鎮住的還有鏡頭外的我,生命脆弱的不堪一擊,活著是一種奢望。
在電影《泰坦尼克號》中,船體觸礁,所有的人都散落在海面,冰冷的海水拖拽著活下去的希望,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眾生如蟻的無力感。Jack把生的希望遞給Rose,Jack的尸體墜向海底的那一刻,淚水再也掩飾不住。不是感慨愛情的偉大,而是生命真的脆弱的不堪一擊。
03
活著,要有光。
《尋找光的小女孩》是法國作家西里爾·馬薩霍托所著,他的處女座《上帝是我麻吉》曾轟動法國書市。但《尋找光的小女孩》是他自己最滿意的作品,320萬粉絲感動落淚,其中也包括我。
這是一個關于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故事,被“那種人”屠殺的城市,留存下來的人所剩無幾。戰爭總是這樣,開戰的理由可以有千萬條,殺戮卻不曾找任何借口,人性中的惡一旦被激發,任何生命都不會放過。
幸存的孩子們像老鼠一樣偷生在死寂的城市地底下,白天從不敢出來,因為留存的“那種人”會繼續巡城,殺戮偶然逃過的活口,晚上會有孩子輪流出來尋找食物。唯有一個小女孩,每次上來總是尋找能發光的東西,因為沒有帶回去食物,總是被打得半死,以至于最后一次被打之后,直接被丟到上面等“那種人”來屠殺,抑或還未等到,自己氣絕而死。
被拋棄的小女孩也就十歲左右的樣子,臟兮兮的小小身軀,蜷躺在廢物堆中。一個被打了紅叉的房子里,鎖了好幾道門,里面幸存的老人觀察了她幾個小時,最終決定要救下她,因為她像極了他的孫女。他的家人被“那種人”屠殺后,他的小孫女被奶奶藏在毯子下面的地下室而幸免于難,本來相安無事地過了幾個月,一個喝醉了的“那種人”恰巧闖進來,他拿著搶指著“那種人”的頭,本以為可以救下孫女,殺紅了眼的“那種人”還是一刀割破了孫女的喉嚨,八歲的孩子,還沒明白怎么回事,還想問爺爺一些問題,就倒了下去。
被拋棄的小女孩不會說話也沒有名字,戰爭從她兩歲開始,已經八年了,她在地下生活了八年,晝伏夜出,卻一直尋找光亮。也許是她的本性使然,也許人在絕望中更渴望希望。小女孩與爺爺偷偷生活在這個被屠殺過的屋子里,兩人一起渴望戰爭盡快結束,爺爺替小女孩列了一張戰爭結束后要做的事情清單,因為她不識字,就在每一項旁邊畫了小畫。雖然每一天都過得小心翼翼,但兩個人相依為命,希望的光就大了一點點。
故事的最后還是比較殘忍的,明明很合理,心里卻還是不停難過。作者的筆觸很細膩,每一段文字都揪心,戰爭的殘酷、人性的喪失對比戰前的種種美好,這種對比帶來的殘酷、痛苦、欺凌更刻骨銘心,就像電影《美麗人生》,父親用幽默抵擋所有殘酷為兒子搭建美好的堡壘,故事中的小女孩用尋找光的執念相信這世界還有美好!
04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太平盛世,可能我們不會再經歷那種透徹的絕望、銘心的殘酷,只是,要有光,是活著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