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想要的NO.1版本非常明確,就是整理!
但通過這一周的學習,我覺得整理這個版本還是過于簡單了些,我需要再細致再深入地思考我這條路的走法。
分享是我不擅長的,我喜歡自己做給自己看,但這樣遠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往往容易自我感覺良好。
這幾天我開始把我生活中的不經意,真實地分享在朋友圈中,收獲了2位上門整理的客戶。
接下來我還要用琦琦的方法,細化主題,并在微信、微博中分別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下一步更是計劃組建一個小群分享整理知識,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
致于如何達成嘛,我覺得曹鶯老師說的故事很精彩,我也給自己設定了每天的“五斧子”——聽課、閱讀、記錄、復盤、彈琴(除彈琴屬于個人愛好外,其它這些均圍繞著整理及心理的學習展開)
每天必做的事情不要太多,讓自己在一個階段專注于幾件重要的事情就好。時間管理上要多利用碎片時間,精力管理上要注意把握問題的關鍵。
走出舒適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如果不做心里的話,糾結總會更加強烈,所以,我目前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五斧子”做不完不睡,先讓自己不舒服,再開動腦筋尋找更加高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