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參加了肖雄老師的《主宰演講臺》主題拆書課,收獲很多,感覺自己一點點的在進步。肖雄老師一共拆解了四個片段,在此回顧總結一下,希望能真正達到參加培訓班的效果。
片段一:如何擺脫公眾講話的緊張和恐懼感
作者的提示是“忽略你自己”,忘記你自己,是誰發言無所謂。當你專注于想辦法讓觀眾去學點知識、做些事情的時候,你的魔力就出現了。你要做的是讓觀眾理解你演講的內容。肖雄老師還詳細講解了克服緊張的四個步驟:
1.寫下顧慮,寫下與自己有關的最大顧慮。
2.對抗顧慮,想出3個觀點反駁自己的顧慮。
3.概括內容,一句話說明要表達什么。
4.總結收獲,想想聽眾會有什么收獲。這四個步驟,前面兩個是“忽略自己”,后面兩個是“專注內容”。
現場演練的過程中,我詳細寫下了克服緊張的這四個步驟內容:
1.(寫下顧慮)怕自己忘詞,特別是關于理論的部分落下關鍵的細節。
2.(對抗顧慮)a.聽眾并不知道我講的內容和理論是什么,只要我自己鎮定,他們并聽不出來我忘記了細節或關鍵詞。
b.我準備了要講“一百分”的內容,結果因為緊張只講了“六十分”的內容,但是聽眾也可以有“六十分”的收獲,如果怕丟臉就不去講,那雙方都沒有任何收獲。
c.就算這次因為緊張忘詞了,落下了細節,但只要多多練習,每次都會有進步。
3、(概括內容)我要分享的內容是去情緒化管教,通過少許腦神經科學理論知識的講解,幫助家長平靜地處理各種親子矛盾。
4、(總結收獲)幫助大家理解了大腦上腦和下腦的區別,幫助家長認識到孩子的前額葉還在發育中。親子之間遇到問題時,首先我們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助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更好地解決親子矛盾。
這些方法都是對家長有幫助的,我給予了,對方能收獲多少是他的造化。
我把這四個步驟詳細地寫下來,還舉手發言了,這對于我自己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漸漸做到了知行合一,記住練習,練習,再練習。
片段二:如何設計精彩的開頭和結尾
演講的結構是好是鳳頭、豬肚、豹尾,肖雄老師借助一張圖片,幫助我們很好地理解了其中各部分的要點。
演講開頭的30秒要讓人眼前一亮,以切入場景、講故事或提問的方法開頭就有這樣的魔力。
根據這三種方法,我分別設計了三個開頭,第一種切入場景,是一個媽媽陪孩子寫作業的焦躁的場景,適合講感覺統合的內容。第二種講故事,可以通過女兒轉學的經歷介紹自己做親子教育的緣由。第三種提問,這種開頭可以根據自己要講的主題,設置多個開放式的問題。
好的結尾就要短小、精悍、有力,可以用以下3個句式:
1、(回顧總結)今天主要分享的是……
2、(強化價值)它不一定能……,但我想一定可以……。這樣可以留有余地地表達自己。
3、(升華關聯)當然……,我們下次可以……。可以給大家余音繞梁的感覺,有所期待。
片段三:讓聽眾身臨其境的故事吸引法
好故事有以下四個要素:
畫面感,要有必要的細節,特別是在情節發生變化的拐點處和共鳴處,一定要有細節,細節最好是視聽嗅味觸的描寫。
情感,要有淚點、笑點或痛點,引起聽眾的共鳴。
角色,要有共鳴的角色,也就是聽眾生活中熟悉的角色。
沖突,好故事一定要有沖突,也就是困難、挫折、起伏等,切忌平鋪直敘。
現場演練中有個會員講了隔代帶養的故事,我可以借鑒修改一下,改成兩個對比的故事,可以用來講解隔代帶養的長輩如何幫助孩子與父母建立鏈接。
片段四:讓聽眾放下手機的互動技巧肢體語言投票可謂樂趣十足,能活躍現場氣氛,迅速集中聽眾的注意力。
投票以后,可以詢問觀眾的意見,總結普遍觀點。針對特殊觀點,請回答者給出解釋,演講者輔以評論抑或調侃,可以輕松一下。
肖雄老師還幫我們總結了另外一些互動方式,如游戲、紙牌抽獎、停頓、指向性提問。
其中紙牌抽獎可以調動大家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因為人都有賭徒心理,都想試試自己的運氣。
指向性提問是指讓具有某個特征的聽眾回答問題,比如“請每組頭發最酷的那個小伙伴回答”,這樣的方式還可以增加小組內的互動。
一直以來,公眾表達就是我的短板,通過這次拆書課的學習和演練,我獲得了不少信心,雖然自己才剛剛起步,但是堅定了“多多練習”的想法,以后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找時間把場景開頭、故事開頭和隔代帶養的故事細化,寫成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