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糾結茫然,低落失意,甚至是深陷痛苦不能自拔時,讀書絕對是很好的方式。盡管你無法從書中找到現成的解決方法,但至少你能看看那些牛人走過的路,看著當年這幫牛逼是怎么被虐,被慘,被折磨,然后搬出經典語錄安慰自己:哪個牛逼沒有苦逼的歲月。或許,你能釋懷一點,看開一點,進而拔出泥潭。
這幾天,剛看完了一本講牛逼之人苦逼歲月的書:在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俞敏洪口述)。看完之后,我突然想,該怎么形容俞敏洪的成功? 教育道路的探索者?激情夢想的傳播者?人文情懷的堅守者?還是一個上市公司的締造者?
這些標簽每一個都是名副其實,那拋開這些標簽呢?看著書中的他從平凡走來,我覺得他更像“一只意志力非凡的蝸牛”。俞敏洪曾把自己比作蝸牛,一只掉下來,繼續爬,再掉下來,再繼續爬的蝸牛。多少人熟悉他的經歷,了解他的創業史,所謂的俞敏洪勵志語錄更是俯拾即是。可惜,讀再多的語錄,知道再多的故事,也無法復制他的成功,因為最難復制的就是成功者的特質。而在他諸多特質中,我觸動最深的則是他非凡的意志力。
當年他的英語老師只能聽懂他說的“俞敏洪”三個字,他就從基礎打起,苦練單詞,再練口語,之后一路從北大英語老師,到GRE專家,再到英語教父;
當年他在校園,內向沉默,不擅交際,之后面對十人、百人、千人課堂侃侃而談,如今處處演講,人生導師;
當年的他是獨自一人大街小巷的貼廣告,處處丟自尊,如今人人尊敬,學生遍布世界各地;
。。。。。。。。。。。。。。
這些故事被人津津樂道了無數遍,可有幾人切實去做了“一只蝸牛”,又有幾人切實去做了“一只有意志力的蝸牛”?
以下是部分節選(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
很多意志力較強的人遇到困難、打擊、失敗、挫折的時候,很多意志力較強的人遇到苦難、打擊、失敗、挫折的時候,不是絕望地放棄或者順從,而是更能使用這個處境,就像往面粉中間摻水一樣。摻水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揉,最后慢慢就變成了面團,再拍就散不了了。繼續往后揉的話,他就像變成了拉面,你可以拉,可以揉,可以變形,但是它就是不斷。
我有一個特點,我比較喜歡持續不斷、長期性的努力。我從來不擔心別人比我做的更好或者更快,我可能要用更長的時間,但我的結果不一定比別人的差。我知道我在聰明上比不過我的同學,但是我有一種能力,就是持續不斷的努力。
一個人一旦進入專注狀態,整個大腦就會圍繞一個興奮點活動,一切干擾因素都會統統自行排除,除了自己醉心的事業外,什么生死榮辱,一概都會忘記了。我就是這樣,做任何事情都能持之以恒,所以我就說不一定要讀書才有出息。即使我一直在農村,我的路徑也可能沿著我老媽的那個小工廠做下去,最后做大了。我做事就是比較專心致志,心性專一,有始有終,因此,到最后我總是能有所收獲。
小蝸牛,今天,要爬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