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牛頓的定律,我們就說到這里,下面我們開始的是宗教的改革。
在中世紀的天主教教會中,拉丁文念得禱告文和教會例行禱告一直是宗教儀式的骨干。只有教士和僧侶能看得懂經文。因為當時的圣經都是拉丁文寫的,但是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圣經被人從柏希伯來文希臘文翻譯成各國語言,這是導致所謂宗教革命的主要因素。
?馬丁路德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但他并不是當時唯一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之所以和天主教會決裂是因為他不肯購買贖罪卷,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馬丁路德認為人們并不需要教會或教士是居中代禱才能獲得上帝的赦免。 ? ? ? ? ? ? ?總而言之,馬丁路德訓斥了教會中許多從中世紀起就形成的宗教習慣與教條。他希望回到新約中所描述的早期基督教的面貌。他希望以這個口號將基督教帶回他的源頭,就像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希望回到藝術與文化的古老源頭一樣。馬丁路德將圣經翻譯成德文,因此創造了德文的文字,他認為應該讓每一個人都讀得懂圣經。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馬丁路德重視個人,強調個人與上帝之間的關系。在這一點上他也算是文藝復興人士。馬丁路德曾經宣稱,自從亞當與夏娃被逐出伊匈園以后,人類就徹底腐化了,他相信唯有透過上帝的,人類才能免于罪孽。因為罪惡的代價就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