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2020年12月27日上午8:30,我和高三(9)班68位同學一起回顧漸行漸遠的2020年,展望即將到來的2021年。
? ? ? ? ? ? ? 一、? ? ? 疫情
回顧過去的一年,第一個關鍵詞,絕對是“疫情”二字。
2020年元月7日下午,陽光明媚,學校大操場上正在舉行元旦文藝匯演。新的一年來臨,心情美美噠。
這一天,我在朋友圈里寫道:美美的2020。來到這里8年,今年的元旦文藝會演最美,舞臺最美,辦公室的美女最美,學生們最美,所處的這個年級最美,今天的陽光也最美。我也好像變美了,學生見到我,都說:老師,你今天好美呀。
元月20日,幾年前畢業的學生江平請喝女兒滿月酒。坐在十幾個學生中間,吃吃喝喝,說說笑笑,賓主盡歡。
飯后,學生們說想念母校,我帶他們來到學校,坐在草地上,曬著暖暖的太陽,聊著別后情形,憧憬著新的一年。
家偉說正月里要來給老師拜年,我說歡迎來吃老師炒的菜。這個可愛而又堅強樂觀的男孩子,我非常心疼他。初三那年冬天,家偉母親上班路上車禍去世;大學期間,父親因糖尿病并發癥去世;唯一的姐姐,遠嫁山東。可在他身上看不出被命運打擊的印痕,始終是微笑著的,始終對人友愛,始終勤快。
去年正月家偉和幾位同學來我家,他一直在廚房幫我洗菜端菜,飯后也幫著洗碗善后,真是暖心。
元月份是我特別忙碌的一個月,兒子的婚禮定在正月初六舉行。準備工作緊張而有序:請婚慶,訂酒席,找化妝師,寫請帖,請客人……,喜事嘛,不管多忙碌,也是開心的。
截止到元月22日之前的每一天,每一天都開心心快樂。在迎來新年之際,怎么也不會想到這是一個大疫之年,災難即將降臨。
元月21日晚,忙完一切,上床休息之前,同往常一樣瀏覽網頁,很多記錄2003年非典病例的文章涌現。
元月22日,也就是過大年之前兩天,驚見鐘南山赴武漢的照片流傳于微信,他和李蘭英建議武漢封城的消息也傳了出來。但仍半信半疑,不知真假。
也是這一天,我和兒子上街辦事,我囑他去買口罩,問了很多藥店和醫院都沒有。最后兒子在一個偏僻的小藥店問到還有一百多個。善良的兒子想著留點給別人,只買七十個,每個口罩六毛錢,非常便宜,更重要的是這些口罩質量很好,是正規廠家生產的。
22日下午上街辦事,平常不喜歡戴口罩的我也戴上了口罩。
疫情來勢洶洶,正月初一上午十點武漢封城,到下午整個湖北都封了。我所在縣工業園那邊的進出村莊的小馬路也封了,高二(7)的萬霞上午想來縣城赴宴,在班級群里詢問情況,我囑咐她不要來,非常時期,盡量不要出門。
兒子的婚禮也決定延后,上午聯系酒店,酒店說未接到不準做酒的通知,但表示理解。下午他們來電話,已經接到通知,不可以做酒了。
正月初四,我的好友諶貴芳一家回上海,早上六點出發。下午五點下高速。在高速路口待了五個多小時,測體溫,登記信息,到家十點多鐘。
那天我沒去送她。想著自己元月十六日與一位從外省回來的老鄉在公園里肩并肩走了一個多小時,又想著元月20日喝學生女兒滿月酒,不知道與多少外省回來的人擦肩,真的搞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安全的。
那天早上,南屏公園還沒封門,還可以自由進出。但是天氣寒冷,幾乎沒有人。只看到一位清潔工在打掃衛生。
一路上有一個人與我插肩而過,他警惕地看著我,我也警惕地看著他,保持距離。
我朋友圈只發了這樣幾個字:小路靜謐,花草生機盎然……
有朋友在下面跟帖:春天來了,病毒該走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加油 !
我一個人走在空蕩蕩的南屏公園,心里也是空蕩蕩的。往年的這個時候,公園里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而今,山河失色,一切都變了。
正月初五,我們所在的小城也封了,巡游車上的大喇叭對著每家每戶喊:“不要出門!不要出門!!不一一要一一出一一門一一!”
周邊傳來的消息是到處都有疑似病例,我家南邊是耶溪河,東邊、西邊、北邊都有,我家被包圍了。
正月初六妹妹俊英一家回京,我在南屏橋頭與她見了匆匆的一面。我送給她六個口罩,她因未去給父母拜年,把給媽媽的拜年禮放在我手里,囑我送到媽媽家去。姐妹就此別過。
2月6日晚9:30,武漢中心醫院的那位醫生倒下離世,留給這個世界這句話: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
這是一個不眠之夜,大江南北,山河同悲。多少人為這位挺身而出的凡人、倒下的醫生,流了整整一晚傷心的淚水。
有人寫下了這樣的詩行:我們憤怒于你的預警被當成謠言/我們傷慟于你的死亡卻不是謠言/你從來也與謠言無緣/卻被迫因造謠而具結悔過/現在/我們不信你的哨聲/你的國家停擺/你的心臟停跳/還要怎樣慘重的代價/才能讓你和你們的哨聲嘹亮/洞徹東方。
有人寫下了這樣的名句:“這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這名句配上那位醫生的簡筆畫頭像流傳開了。人們以這樣的方式來紀念他。
2月10日,兒子兒媳離開家鄉去南京上班,把他們送到汽車站,看著他們全副武裝走進車站的背影,我獨自一人返回家中。
也是在這一天開始,小區出入憑通行證,紙質的。封面上寫著:疫情防控時期居民出行通行證。(非小區人員一律謝絕進入本小區)
背面是說明:本證憑戶主身份證領取,一戶一證,居民憑證出入,一證一次往返通行一人。每證每兩天可使用一次(往返),外出時請自覺戴好口罩,在門崗檢查點登記并測量體溫。
原定正月十三 開學,也無限期延后。2月16日上午八點,我和同事袁老師從學校出發,去給學生們上門送書。一上午打了100多個電話,繞縣城大圈圈三周,東到禪文化園,西到十字坪,南到汽車站,北到婁子下路,穿行于各條小街小巷。
到下午一點多鐘才送完。
回到即消毒呀,洗頭洗澡洗衣之類,然后做飯,弄到三點多才吃中飯。這也是難忘的一天。
還記得二(7)班的曾龍進,本來是戴著口罩來找我們拿書,遠遠地看見我,朝我跑來,邊跑邊摘口罩。我問他為什么摘下口罩?他答想跟老師講幾句話。但因前面路上還有同學在等,沒能說什么,讓他拿了書回家去。
之后的日子,一邊上網課,一邊關注疫情。偶爾出門騎行,也只能約極少的騎友,戴著口罩騎行,戴著口罩賞桃花、梨花、油菜花。這真是特殊時期的騎行。
疫情期間,媽媽一直待在家里。四月份帶媽媽到南屏公園山上的菜地一趟。雜草叢生的土地,看著讓人難過。媽媽邀我把這塊土地重新開出來,好在網課可以晩上回看,那就白天勞動,晚上上網課。
說干就干,我和媽媽每天上午八點到菜地,砍去周邊灌木,鏟草,翻地,都是力氣活。七十六歲的媽媽,真的很能干。翻土雖然是我,整土也很費力,整土基本上是媽媽。
最不虧人的土地,付出了多少汗水就會有多少收獲。和媽媽一起二十多天辛勤勞動,地里秧苗茁壯成長,很有成就感。
五月十一日,終于等來了開學,師生需戴口罩上課。天氣很快就炎熱起來了,戴著口罩簡直無法講課呀,然而,還是得克服困難。
史上最短的一個學期于七月二十日結束。
史上最短的暑假不到一個月。南京住了十天,兒子總是出差。我一個人到處逛逛,先鋒書店、拉貝故居、石頭城遺址、曹雪芹故居等。
以前到南京,兒子家隔一條公路的南京大學早晚散步的必去之地。這是老校區,擁有歷史厚重感,很有文化底蘊。 我的手機里存著很多南大不同季節照片。?
然而,這次疫情期間 ,校門口的測體溫處只有兩個入口,一處是老師入口,一處是學生入口,可見外人不得入內。
再到稍遠一點的南京師范大學、河海大學、東南大學,都嚴防外人進入。
南京小住其間,我到口腔醫院看牙醫,感受到了據說是全國最好口腔醫院牙科醫生的專業,與家鄉十八線小城市的牙醫不可同日而語。兒媳陪同,跑前跑后,十分周到,心下很是感謝。
? ? ? ? ? ? ? 二、延遲退休
高三自主學習八月十八日開始,每天冒著酷暑往返于家校,教室里象蒸籠一般火熱。老師辛苦,學生更不易。
九月一日開學,我跨頭教了高三(7)班和高一(7)班兩個班的語文。
本來按五十五歲退休,我這個學期不用擔任課務。但高三(7)學生要求我陪他們到畢業,故申請延遲到六十歲退休。
高三(2)班是美術班,七月到十二月去南昌學美術,所以我才教了高一(7)班。
這真是一個特殊學期,換來換去,共教了五個班的學生。
原高一(7)班從開學教到十二月四日,三個月零四天;新的高一(7)班從十二月七日教到二十一日,僅兩個星期。十二月二十二日開始,接了補習班高三(9)班,加上以前從高一一路教上來的三(2)班、三(7)班,一共任三個班的語文課。
原高一(7)班的冷思怡在十二月四日寫給我的信中說:“朱老師,感謝您這三個月以來的教導,您是我在15年中遇到的最好的語文老師。您從不輕易對我們發脾氣,還允許我們兩個星期看一次電影。您十分開明,會跟我們討論其他老師不會和我們說的事。只是很可惜,我們馬上就要分別了,最后一堂語文課,您給我們講人生的希望,告訴我們不要放棄,說我們還有再相遇的可能,我期待這個可能。最后我想和您說,就算以后不再是您教了,我也會記得我有一位您這樣的語文老師。分別是很難過,但您也不必太過傷心,我們在同一幢樓,還可以時常見面的。”
課代表李浩宇在信中寫道:“朱老師,我是懷著沉重的心情寫下這封信的。記得初次見您的時候,那時是上第一節課,你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時光過得真是快呀,都還沒有好好感受這一切,我們就要換班了,真的舍不得您啊!記得前幾天剛說不想做您的課代表,您說相信我,給我機會,鼓勵我,可能這次真的沒有機會了啊!我依舊忘不了您獨特的教學方法!您給我們上的電影課、戲劇課!您給我們吃的那些水果!三個月的時間真的很快,眨眼之間就過去了,仿佛昨天才剛開學。感謝您對我們的教導,永遠記得您。永遠的高一(7)班,永遠的朱老師,永遠的我們。”
只上兩個星期的新的高一(7)和原高(7)班的男孩子、女孩子,在食堂,在操場,遇到,總是說:“朱老師,我們很想你呀。”
新高一(7)的語文課代表黎斌偉前兩天在微信上說:朱老師,我們個個都很想你。我們準備在下下個學期(高三的走了),去向學校申請,讓你來教我們。
孩子們純真的心是多少可貴!
高三的學生,相處了兩年半,感情更為深厚。有一次以“良師”為題寫作文,班上百分之九十寫的是我,下面這篇為期中之一。
? ? ? ? ? ? 良師
? ? ? ? ? ? ? ? ? 鄒佳藝
我的語文老師是一個很有活力、和藹可親的人。
她梳著齊劉海,有一雙大大的眼睛。臉龐是圓圓的,臉上常常掛著溫暖的笑容,對誰都是笑嘻嘻的。她不同我以往的任何老師,這是我見到她第一面時的想法。
她博學多才。當我們上課時,她總是能講出大段的作者的生平事跡,對各種名人的故事熟記于心。
她博覽群書。我的語文老師十分愛看書,我們教室里有兩大箱書,都是她帶過來給我們看的。有雜志,有懸疑小說,有關于名人的,也有西方的著名小說。
她有時給我們放電影,有中國的也有西方的,這些電影毫無疑問都有深刻的含義。看完之后會讓我們講一遍自己對電影的理解,然后她也講一遍。這讓并不太懂得我恍然大悟。
她會在桂花香味四溢的秋天,讓我們去觀察,去寫詩。讓我們在一片金黃的落滿桂花的草地上感受桂花的香氣,感受秋天的氣息,然后寫寫詩。
她充滿了活力,我時常能看到她穿著一件騎行俱樂部的衣服走進辦公室,但出來又換上了平常的衣服。雖然我從來沒有見過她騎車的樣子,但她給我們講過她騎車從哪里到哪里,我當時心里暗暗的想老師真牛啊,要我肯定沒有那個毅力,老師總是給我一種她才是學生的錯覺。
她會認真傾聽我們的想法和意見,培養我們的文學趣味和涵養,鍛煉我們的思考能力。
她非常好客,廚藝也很好,她告訴我們她家的地址邀請我們去她家做客,雖然我沒有去過,但去過的同學對老師炒的菜,贊不絕口。
朱老師也喜歡分享。她喜歡分享一些好的文學作品給我們,也會講一些新聞時事給我們聽,還會和我們分享美食,討論哪里的鹵菜好吃。
她就是我們的語文老師朱老師,非常有幸能遇見這種寶藏老師,她教會我很多,這種特別的教導我終身難忘。
現在剛接手的高三(9),才上一個星期的復習課,學生說語文在您這里不那么枯燥了。
以前一直覺得老師吃的是青春飯,現在才知道,只要真心付出,不管你在哪一年齡段,孩子回報給你的一定數不清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