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一早打開手機就看到海峰老師的推文,社群又要搞事情了,DISC+同學會。第一時間找小芳姐報名,為什么過了兩天才寫申請文呢?
一方面周末兩天都在上課,群消息推送都沒好好看完。那同時也在思考,我為什么要去發起一個分會?我是否做好充足的準備,接下來一年時間花時間精力運營好這件事。我可以做什么?
1.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很重要,這一年多時間我跟著社群一起不斷成長,內心豐盈能量滿滿。加入DISC的收獲具體可以看我的A1助推團長申請文——成為閃耀的自己
上周六晚跟靜靜和吳霞聊天還在說,我們是如此幸運可以遇見DISC社群,海峰老師搭建了這么有溫度有力量的社群。
這兩天有很多關于這次喜馬拉雅123知識節的訓練營的玩法,知識大使,預售等等,有人會說李海峰又換了一種方式圈錢了,也有人會覺得這是一次很好鏈接的機會,還有人觀望看看說究竟要玩什么。懂的人自然知道那份用心,一個愿意投入錢時間精力帶你一起成長賺錢,是為什么?我相信那句話生活給你的,都是你看到的。一個對學員舍得花錢,對自己卻十分摳門的人(這么說會不會挨打)。
說給你聽,做給你看,讓你做做看,每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成就更多雙證班的同學。我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不斷打磨自己成為那個閃閃發光鉆石。
2.這是一個全年的項目,每個季度至少組織一場線下活動并負責線上活動群的管理。需要花時間和精力。我的原則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好好做,絕不會三分鐘熱度。
3.我可以做什么,做過助推,團長,參與過四周年組織,簽售會,華東線下活動。這些并不代表我能力有多強,每次我可以做到的是認真投入,做好自己。
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做不到,而是本來我可以。我也堅信可以做的有很多,只要你愿意。我想說如果你加入DISC社群一年沒有成長,那一定是打開的方式不對。
想好的問題,可以開始行動了,找人一起搞事情呀,上個月幾個同學小聚的時候,當時我們還在說,我們幾個人還在說可以一起搞點事情,做做線上訓練營,組織一些線下活動。還沒出來具體計劃,海峰老師公布同學會這個事,這不剛好滿足我們搞點事的想法嗎。
這是一個相互成就的時代,咱們社群里都是寶藏同學,希望可以發揮大家的優勢,力量往往來自差異性,而非相似之處。珍惜差異能讓發現及產出遠大于個人所能做出的結果。
資源場地,線下活動內容我覺得都不是問題,只要咱們想一起做事情,哪怕萬人阻擋,也要堅持夢想,更何況還有海峰老師在大后方投錢投資源搭平臺的支持。
怎么參與呢?
DISC+上海同學會組委會:如果你有時間和精力參與一起共創,歡迎進入組委會,一起共創線下活動,線上運營,邀請你也想想我開始問自己的那三個問題。
DISC+上海同學會:如果因為工作或者時間關系沒辦法參與共創,你也想參與社群后面的一些活動和同學一起交流,歡迎你的加入,后期各方面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再進組委會。
原則:意愿大于能力,海峰老師說我們要增加給的能力,而不是要的習慣。期待有更多學長姐們的加入,成就自己幫助他人。
看到這里如果你也想加入DISC+上海分會,彼此成就,歡迎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