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燕親子日記第806天之如何引領孩子背詩詞
2020年2月13日
親子共讀記錄之陽陽
共讀時間: 睡前
共讀時長: 40分鐘
共讀地點: 臥室
共讀內容:《毛澤東傳》
睡前,我們依然讀毛澤東傳,讀這本傳記是很費時間的,因為陽對中國的歷史不是太了解,對當時的歷史背景知識是很缺乏的,所以我讀一兩頁都要花好多時間,要解釋,還會從百度找一些小視頻,百度百科, 因為讀這一本書,我們還看了三部電影《鐵道游擊戰》《地道戰》《四渡赤水》讀得越多,陽對毛主席就越佩服,越敬佩。陽說,從我們背的古詩詞中先暫停,我們讀毛主席的詩詞好了,我覺得他的詩詞實在是太豪邁了,我喜歡。好啊,那我們這段時間就每天背一首好了。本來,我早就想說了哈,這回自己提出了,真好。
我和陽在這幾年有陸續背一些古詩詞,有一百多首左右了,這個背古詩詞是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家尹建莉老師的影響,我們一直在做的。尹老師說: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才,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他更有一個“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的世界。讓孩子多讀些詩吧!
中國文字原本就蘊含著藝術美,周作人先生說,中國漢字具有游戲性、裝飾性與音樂性的特點。而中國古典詩歌更濃縮了我們母語的精華,以其特有的節奏感、韻律感、美觀性等特質,從古到今始終散發著迷人而高貴的氣質。
而董卿就曾說過,如果說早教,我從來覺得背詩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有人說:用古詩詞喂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格局上。我說:每一份知識沉淀,都是未來的一份淡定從容。
好,那我們就把詩背起。
我和陽從唐詩宋詞,到《大學》《中庸》《道德經》《弟子規》背起!
有朋友看到我讓孩子背詩了,他們也讓孩子背,可是孩子很反感,并不配合。
這是為什么?因為孩子不覺得背詩好玩,尹老師老師是怎么做的?她是和孩子一起背的。是的呢,我們經常說,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那么我們就一起背詩好了。以前我和陽背詩選擇的時間是上下學的路上,我送孩子上學,接孩子放學,這個路上,我們讀詩,聊詩,不過陽的記憶力好,她總是第一個背下來的。我們背一段時間了,又復習一輪,學習,復習,又學習,復習,一直在做著。
放假期間的背詩方式有所不同, 我這個假期用的是繁體字的詩詞,讓她選擇,背書里的任何一首詩都可以(前提是,我們沒有背過的)然后我打開電腦,找出這首詩的作家生平,創造這首的背景條件,這首詩的視頻講課,都了解清楚完了,我們才開始誦讀,背下來,我們還會找到這首詩的誦讀音視頻,聽聽人家是怎么誦讀詩詞的。然后我們也跟著。
比如我們昨天讀的沁園春·雪。我們找了幾個人的朗讀,這種是帶著視頻的,朗讀者又帶著很好的感情,再加上視頻的效果,看完了我們都感動了。原來這首詩是這種意境啊,真好啊,江山如此多嬌!就是啊,江山如此多嬌,這是我們的國,我們的偉大毛主席!
雖然我們背的詩都只是不多的幾個字,但是這樣下來,我和孩子就懂得更多,把背詩的深度和廣度都增加了,相信孩子以后會慢慢悟到點什么的。
了解一個人,不是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名字,幾歲就行了。他的成長環境,他的受教育情況,他的社會關系,他的工作,他的興趣,他的,他的,他的。
而一首詩,因為了解詩人的生平, 他的創造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詩。
不過對于小一點孩子,就是背就好了。詩詞的韻律就很好,感受詩詞的字詞對整就是一件很好的事。
背詩詞是我們和孩子共同的事,我們一起學習,一起背就好了,不要因為孩子背得幾首詩了有朋友來,就叫他背給別人聽。孩子不是什么東西是可以用來炫耀的,背詩詞也是我們自己喜歡的事,不必說,不必講,自己體會就好了。
腹有詩書氣自華,不是說背上幾首就行了,至少五十首詩詞以上,讀得某個教授講過,在小學畢業之前最好背上200首詩詞。
與大家共勉,每天和孩子背一背古詩,讀十分鐘也是好的,五言詩,七言詩,沒幾個字,花不了多少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