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對于上班的人來說,無論多長,都覺得短暫。
今天是假期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下午楊小妞要返校上學。
所以,今天我的主要任務,還是琢磨著給她做吃的。這好像是每個母親對孩子的天職。
除了昨天攤的野蒜雞蛋餅,還有一包陜西的搟面皮,楊先生一直留著,單等楊小妞回來吃。
小菜地剪回來的頭茬韭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擇洗干凈。家里還剩三個雞蛋,韭菜切碎攪在蛋液里,這是我家吃炒雞蛋的常有方式,像攤面餅一樣。這細毛韭菜炒兩次不值當,炒一次又有點多,最后還是一股腦兒都放上,最后就成了下圖這樣:韭菜多,雞蛋少,也不知道該叫韭菜炒雞蛋,還是雞蛋炒韭菜。總之,是兩樣的混合體。好在好吃就行。
楊先生說要是別人早扔了,只有我“會過日子”,不怕麻煩。也是,在“吃”這件事上,我的確仿佛很有耐心,但也建立在看給誰做的基礎上,對于在乎的人,多麻煩我也不怕。
楊小妞吃黃瓜,就喜歡這樣純粹的直接吃。投其所好,我不但省了麻煩,還省了調料。關鍵還更加健康,多好。
下午仍然吃菜飯。感覺昨天菜少,今天貪多,各種菜碼都加點,結果就是昨天光盆,今天剩下了。本意是想讓孩子多吃點,奈何飯量都有限,最后還是自己打掃。
上午,楊小妞陪我去買菜,又順便給她買點吃的用的。倆人一路說說話,我感覺,這孩子,什么事都比我沉穩多了。這也是我和楊先生一直欣慰的地方。
下午三點五十,送楊小妞去乘高鐵。揮手作別,她讀書,我和楊先生上班,各自回歸,一同奮進。
等到“五一”,我們又可以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