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個多月,新年又將來臨。每逢年底,我未嘗不熱心盼望“新年”的到來。但到了新春佳節,卻往往又大失所望。我所期盼的春節,是如幼時所逢的那般厚重有趣。但是,那似乎已經是另外的存在,再也回不去了。
那時候的我們,盡管家境清寒。但是,做為孩子們的我們,正當童年,不知眾苦,只有歡樂。
春節于天朝國子民而言,是一個極其盛大而歡樂的節日!盡管天空飛雪卻溫暖祥和。所有的孩子們都公然地嬉戲玩耍,不用擔心受訓挨揍。
我記憶里的春節,溫暖而美好!
舊年的最后一天,我們叫年三十。全家老少,一定要洗一個熱騰騰的澡,去掉舊年的所有晦氣,以干凈清爽的身姿迎接新年的到來。
那一天,在土砌的廚房里,燒著熊熊大火,木制的圓澡盆里,裝著暖暖的一大盆熱水,我跟哥哥一人占一澡盆,邊洗澡邊打水仗。有水花飛濺到旁邊幫忙搓背的父母身上,也不會討罵,因為是過年,因為父母一會也要洗澡的。
大年夜的團年飯,我們會接爺爺奶奶還有叔叔一家子來一起吃。爸爸是長子,雖然跟爺爺奶奶分了家,但是,年夜飯一定要一家人一起吃的。
自家地里的紅薯,年前打成了紅薯粉,曬成了勁道十足的粉條;自家地里產的黃豆,磨成了粉,做成了嫩滑的豆腐;自家地里的稻谷,釀成了香濃的美酒;自家養的大肥豬,熏成了金黃酥脆的臘肉;自家魚塘里撈上來的大魚小蝦,味道鮮美……
全是美味佳肴,我卻不愿意吃飽了。因為要守歲至新年的鐘聲敲響,飯后的餐桌上會擺滿各類瓜果小吃。有用紅薯粉炸的蝦公腳,有用豬血拌米煎的豬血餅,有用煮熟的南瓜做的南瓜餅,有用搗碎了的土豆泥做的土豆餅......還有甜酒煮雞蛋,入口絲滑,香味濃郁,酒精度數雖低喝多了也會醉的,但那種醉又只是微醉,是一種獨特的體會。甜酒于我們小孩而言,是一種充滿了神秘色彩的飲料,但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喝到。
守歲期間,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從長輩手里接過那不能任我們支配的壓歲錢。5元,10元,20元,媽媽說那是要積攢起來交學費的。只有某一年,我跟哥哥期末考試都拿了第一名,那一年爸爸發給我們一人10元的壓歲錢,無需上繳。我清楚記得哥哥的10元全部買了花炮,至于我的那10元,反而記不清花落誰家了。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家家戶戶便爭先恐后燃放著鞭炮煙花。傳說放鞭炮是為了驅趕一個叫“年”的兇猛怪獸,而我們小孩卻在那硝煙彌漫與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體會到了熱鬧與喜慶,心想那叫年的怪獸,一年多來幾回才好呢!
比起鞭炮,我尤愛煙花。鞭炮給大地帶來了熱鬧繁華,但如果沒有煙花,天空就會顯得過于寂寞了。當一朵朵煙花在漆黑的夜空綻放出七彩的光芒,那震撼人心的絢麗,讓人聽不見大地上嘈雜的聲音了,眼里心里只專注于天空之中那一個個靚麗的身影,直至點點星光墜落,雖遙不可及,美麗卻永遠留在了記憶里。
父親與叔叔都是酷愛熱鬧之人,每年除夕,他們都會給我們兄妹們買些握在手里放的煙花。我們四兄妹并排站在二樓的窗戶前,一起點燃手里的煙花,感受一朵朵美麗的煙花從自己的手里彈射出,“嘭,嘭,嘭”地在夜空中綻開,落下。一瞬間的美麗,一瞬間的光彩,那一刻,覺得整個世界都是它們的,也是我們的。
放完煙花,雖意猶未盡,還是帶著興奮與期待酣然入睡。
一覺醒來便是新年。裝著壓歲錢的新衣裳已經放在床頭。父母天微亮就起床在忙碌著新年的第一頓飯了,這一頓飯很是講究,因為有說法稱第一頓飯吃的新鮮,這接下來的一年都無需吃剩飯了;第一頓飯吃得好,這一年都不愁沒有好飯好菜吃了。都是美好的寓意與寄托。至于要早早吃飯的原因,則是因為很早就會有鄰里鄉親們來串門拜新年了。
我們穿上新衣裳,跑到廚房里,祝爸爸媽媽“新年好!”“恭喜發財”“身體健康”...爸爸媽媽也會跟我們說“新年好”“身體健康”“學習進步”...之類的好話。滿滿的都是愛與祝福。
然后,洗漱完畢后,要第一時間去跟爺爺奶奶叔叔嬸嬸拜年,同樣要說些祝福新年的話。這一天,是不可以說些晦氣話的,大人們會很在意他們這一天所聽到的話語。是個討喜的小孩還是個討厭的小孩, 會不會說話,在這一天顯得尤其重要!即使小孩不小心打破了一個碗,大人們也會立馬補上一句“打發即發”,好似這樣的話就可以在新年大發了。
從初一到十五整個春節期間,都可以走親戚串門拜新年。每家每戶都會準備最好的菜肴招呼來客,各位親戚長輩也會交換著給孩子們發紅包,盡管一進一出沒有盈虧,收到的紅包也得上繳父母,但我們還是十分開心的。
要說春節期間最有趣味的活動,當屬“耍獅子”與“舞龍燈”了。
早早地吃過晚飯,全村男女老少集齊聚村口,敲鑼的,打鼓的,舞獅的,耍雜技的,弄刀棍的,打拳的......從村頭到村尾,從這個村舞到那個村,我們村的舞到你們村,你們村的舞到我們村,碰到一起了,就毫不客氣地比比哪村的鑼鼓敲得響,哪村的雜技更高難度,真是內行看門道,我們小孩瞧熱鬧。那時的我也學會了幾套拳路,盡管是花拳繡腿,但分紅的時候也能拿到一份,想想也是得意得很啊。
二十余年來,我的家庭遭遇變故,家鄉的種種舊俗也無形無跡地漸漸消失了。如今每每重回故鄉,萬事萬物都今非昔比了,年味越來越淡,新年已不像“新年”了。
但是,每年春節,我還是會跟千千萬萬的天朝國子民一起,像沙丁魚罐頭一樣,擠入滾滾春運潮流之中。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因為,比“年味”更重要的,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