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飯飯
新年的這兩天,連續看了兩個有關夢想的電影,《飛馳人生》和《新喜劇之王》。
雖是兩部電影,但也可以說是同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做“絕地反擊”。
小的時候,我最愛看這樣的故事。
看到反派人物陰謀得逞得意洋洋,就恨得牙癢癢。看到受人欺負的主角由弱到強,就激動緊張。看到天道輪回惡人有惡報,就拍手稱快。
好一個快意恩仇的小孩兒。
長大以后,我也看到了很多這樣的故事。
從ted演講到漫威系列電影,再到各種營銷現場的勵志故事。我逐漸發現一件事兒,這個世界上之所以有這么多“絕地反擊”的故事,不是因為這樣的故事遍地皆是,恰恰相反。
就像吹捧愛情的堅貞一樣,因為太難能可貴,才會太渴望。
所以現在的我再看這樣的故事,平靜了很多。
甚至是,每當看到主人公實現逆襲、走上人生巔峰的時候,不再是激動而是心酸。
這種心情大約就和30歲的我們走在街上,看那些十七八歲的高中生聚在一起討論誰暗戀誰差不多。
既覺幼稚又不得不感慨。
看電影中的故事,看書中的故事,看別人的故事,其實都是在看自己。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20歲的時候看趙薇拍的《致青春》,我聽著《紅日》激動到不行,心想這輩子決不能辜負自己,一定要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
今天再看《新喜劇之王》,即使是劇終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如夢走上領獎臺閃閃發光,我想的卻是王寶強的那句臺詞,“人生如夢”。
一百個甚至一千個如夢里,最終只有一個成為了主角。而剩下的99個、999個,成為被人遺忘的,甚至從未出現在熒幕上的替身。
即便我再努力,再想成為那個閃閃發光的千分之一,依然需要命運那隨機性的眷顧。
這是每個人成年人都明白的道理。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如此迫切地需要“絕地反擊”的故事。
這種迫切,無關年紀。
小的時候,喜歡絕地反擊,是因為歲月允許我們盡情幻想。
三十而立,再沉溺于故事,是因為明白,為了渡過心靈的難關,我們必須學會自己騙自己。
畢竟這個年紀的我們早已發現,相比于電影而言,人生辛苦多了。
生活中遇到的故事,大都不那么讓人蕩氣回腸。
今天女朋友們在群里討論,身邊那些在十幾歲就展現出對婚姻功利性、目的性極強的女同學們,如今一個個實現了自己當初的目標,嫁得金龜婿。
別說有沒有愛情,至少我們曾經以為的,早晚會被“識破”、“看穿”的把戲,在直男那里都生效了。
而自詡心胸坦蕩蕩、愛情至上的我們,要么成為了大齡未婚文藝女青年,要么婚姻不暢。
看著“拜金”女同學們在朋友圈秀各種海島冰山,自己大年初二坐在電腦前奮力工作,只能安慰自己說“真愛至上”了。
我看了哈哈大笑,但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人與人的差距,也是現實殘酷的地方。
真實的生活,永遠要比故事復雜的多,也永遠沒有直線運動。
它更多的是一種相關性。
“努力就會有收獲,真心一定換真心,好人必定得好報”。這些不過是一個概率數學題,能不能中獎,更多靠的是天意,而非人力。而那些人人都愛的“絕地反擊”的可能性,概率大小更是和中福利彩票頭等獎差不多。
真實的生活就像《新喜劇之王》里如夢的合約男友一樣,我對你付出真心真意,又送錢又送情,到頭來發現你竟然是個騙子。
一點都不蕩氣回腸,更多的是忍氣吞聲。
這就是人生的真相,我倒不覺得是殘酷,而是直白的坦率。
只是有人很早就能識破,而大多數人要很多年后才明白這個道理。
聽在檢察院的女朋友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四十歲的女人,愛上了一個圖她錢的男人,利用她的感情用盡手段來騙錢,直到把她連累到審訊室。其實對于被騙這件事,從一開始,她就一清二楚,只是一直不想直視這樣的現實。
沉沒成本太高,也顯得自己太蠢。
作為旁觀者,看別人的故事,總覺得自己不會那么蠢。
事實卻是,相比于那些所謂的苦難、挫折、困頓,我們更難過的是自己心里這關。
比如,戀愛幾年發現男友劈腿,沒辦法及時止損,依然走進婚姻。
花了很多錢創業失敗,為了證明自己,借錢也要再次創業。
為了追逐自由失去愛情朋友家人,盡管后來發現自由不過如此,也不敢回頭。
這樣的人本身對于生活,并沒有清醒的認識。
他們寧可在一條道上走下去,走到黑,走到南墻也不回頭,還被自己的執著所感動。
這是真正在騙自己,因為對生活和成功的可能性,懷著太多不切實際的期許。
拉著他們往前走的,僅僅是“因為我不想輸”。
回到追求夢想這件事上來。
真正有夢想的人,并非是在與世界較勁兒,非要拼殺出個你死我活來,而是為了與自己內心和平相處。
正如李安曾說過的那樣,“心里面還是有那頭老虎,還是搞不定。像野獸一樣,有種野性。”
因為心中有這樣的猛獸,為了安撫它,我們才不得不去追逐夢想。甚至不是我們追逐夢想,而是夢想綁架了我們。
哪怕我們清楚地明白,能夠“絕地反擊”的概率有千分之一、萬分之一那么小,也愿意坐下來,為渺小又卑微的生活,點燃一束微光。
所以夢想對于人而言,才顯得重要而偉大。
所以那些追逐夢想的故事,才總是能夠讓人熱淚盈眶,成為賽車冠軍也好,成為知名演員也好,有種古希臘式的悲壯。
他們都是在與自己、與索然無味的人生做抗爭。
如果說這樣有考量的,為夢想付出相應代價的追逐也算自欺欺人的話,那么為了渡過心靈的難關,我們必須學會自己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