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也會像疾病一樣,可以是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顯性的“癥狀”可以容易被發現,而隱性的“疾病”就需要我們去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挖掘根源,才能連根拔除。我們不能采用自欺欺人的方式去進行自我安慰,治本不僅僅是治標的精神對我們生活工作的問題的解決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我們的生活就會發生潛在的變化。
昨天晚上自己去電影院看了一場電影,迪士尼的《心靈奇旅》,感覺挺受啟發的,尤其是最近自己非常困惑的問題,感覺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寫下來會讓自己記得住。故事剛開始,Joe Gardner在一所中學里面教音樂,終于如母親所愿拿到了一個permanent job (鐵飯碗),但他本人有些猶豫不決,想要追尋自己的夢想,想要找到那種“心流”的狀態,因為在音樂里他才能享受到這種狀態,他深深著迷于此,但卻又不想讓母親失望,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糾結。后來,他在以前一個學生的幫助下終于和自己喜歡的一個Jazzer同臺演出,而且還獲得了合作演出的機會。讓我感覺非常難過和遺憾的是,他剛剛開始實現自己的理想,卻因為一場意外,徘徊于生死之間。或許,對生有很強烈意愿的人才能在第三世界里爭取到生命的一線生機吧。想活下去,在第三世界里也要努力??!他說,自己還沒有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怎么能死呢,他說他不能死,不想死......這個故事給了我一個不同的理解人性的角度,在生之來處,我們的人格還不完善,tutors會隨機把原始靈魂送入某個空間,像工廠加工一樣賦予每個人不同的性格特點,這是一個新鮮的概念。以前看哲學和心理學的書比較多,對于人性的理解可能比較偏向于負面,很長一段時間對人性有著蔑視和抗拒,也因此讓我一度低迷,在人際關系中找不到愉悅感,始終覺得缺少點什么。當自己的生活陰郁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后,我發現這讓我生活地很痛苦。我i什么我會如此不開心?為什么我的學習和工作中辛苦疲憊的感受遠遠強烈于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成就感?為什么自己總是在思考人生的意義,最不懂其中意義的人竟然是我?為什么看了那么多書,走了那么多路,有了那么多經歷,仍然不能在心靈境界中更進一步,哪怕自己學著更灑脫一點?其實,我一直都在進步,只不過我的進步和成熟比較慢,注定比較曲折,所以,我應該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和耐心,放下自己的格調和執念。
一直在尋找生命的意義,可人生真的有什么意義嗎?名聲,榮譽,科研成就,體面工作等等我們所追求的東西有那么重要嗎?可當我們得到的時候,為什么還是不會開心。像Gardner一樣,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努力從第三世界回到現實,可當自己真的獲得了與自己崇拜的Jazzer同臺演出的機會,并在第一次演出獲得了極大成功之后,他說,自己為什么沒有之前想象地那般開心??吹竭@里,我真的深有感觸。我付出了那么多努力,本科發表SCI,保送研究生,放棄保送選擇考研,考上了更高的平臺,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我并不開心啊,我甚至不能自豪自信地說出自己的故事,我不能真心地覺出自己真的很了不起。因為,真的沒有幾個人有這樣地勇氣、運氣和執行力。因為我對自己地要求一直都很高,即便是現在到了一個很高的平臺,我仍然想要更多更好,我依然覺得自己不好,對自己的珍貴之處棄之如敝履。我是有多么不愛自己啊!對身邊事物的感知能力能讓自己更真實和踏實吧,不用刻意假裝,不用害怕自己不能,我能,只要我愛自己,我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世界。
說實話,結果導向的確能讓自己很大概率上得到自己想要的,可是,得到了又能怎樣,我能更開心嗎?為什么一直以來以結果為導向的男神,卻會在領結婚證之前不是開心,而是跟朋友出去喝酒,我能感受到他不是發自內心地開心。完成了人生的一個重要任務,按部就班,做到了為家人負責。我卻有一種惋惜感和危機感,總覺得很容易崩塌。我只能送上我最真心的祝福。我們認識七年了,算是很幸運地有一個藍顏知己,我一直都有野心,不滿足于現狀,但他給我的就是我所缺少的那份勇氣。當初的我不明白,只知道往上走總沒錯,往上走我就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人生就是這樣吧,命運都是已經注定的,不明白的同時,邊走邊思考,也就漸漸明白了。這些年的努力和堅持,掙扎和焦慮,換來了現在擁有的一切,我慶幸自己以前是痛苦著過來的,證明我在人生該努力的時候沒有選擇安逸,就是艱難了點,但也還好,算很幸運,雖然當時的我很挫,但我身邊總有那么多貴人出現,在重要關頭幫我一把,推著我走到現在。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的體驗,優秀不優秀都是相對的,認認真真過一個看起來平庸的生活,也是人生的贏家。抑郁、焦慮、功利等等,其實也是人生的體驗,但只不過這些情緒會阻礙我對于人生美好的一面的體驗,阻礙我擁有一個好的身體和平和從容的心境,于我而言,可能后者更加重要吧。
這場電影的故事深刻,甚至有生與死的思考,但我卻不敢用那么negative和low-mood的語句去描述,在這個故事里,我會有一個孩童般本源的感覺,單純、純凈,黑暗也美好,孩子更容易變化,無論是性格還是身體,可塑性很高,當我們漸漸長大,對很多人事物的認識和觀點其實不太容易被改變。那么,如果我們讓自己始終保持一點童真,是不是可以更敏感敏銳地感知這個世界呢?是不是可以更容易地讓自己發生一些改變呢?改變,無論何時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