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整容”,很多人最先聯想到的一定是韓國。
這個“人均做整形手術最多的國家”、“平均每三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接受過整形手術”的國家,“整容之都”形象深入人心。
發達的技術,為韓國每年拉動上百萬的游客來“醫療觀光”。
也是因此,許多鏡頭里的臉,變得越來越相似。
一樣的雙眼皮、大眼睛、高鼻梁、尖下巴……“支配”了熒幕許多年。
但最近,有人發現:韓國人的審美正在慢慢發生改變,越來越多人開始欣賞“自然美”。
1
韓國審美
開啟新變化
2018年韓國小姐大賽,23歲的大學生金秀敏奪冠。
相比之前被嘲為“連連看”的參賽者們,這個女孩的臉沒什么整容痕跡。
雖然沒有那么驚艷,但是勝在自然。
有人評論“這才是真正的‘韓國小姐’”。
韓國網友歡呼“自然臉”的“回歸”,其實這股反整容的潮流早已出現。
前不久,韓國掀起了逃離束身衣運動。
一些女性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自己粉碎化妝品的視頻,以反對主流審美對她們的束縛:
“They can’t have any power over me when it’s so easy to break them.”(當它很容易被打破時,它們對我毫無力量。)”
她們已經厭倦了外界對女性嚴苛的審美要求:
早上要早起很久化妝,下班后即使疲憊不堪,也要堅持繁雜的護膚步驟。
因為總有人認為:“女孩化妝是基本的禮貌”、“女性讓自己變美,才能有競爭力?!?/p>
“要不要化妝護膚,應該是基于自身意愿的選擇,而不是迫于外界壓力不得不做?!?/b>
一位自稱“我不漂亮”的韓國女孩,在網上上傳了自己學化妝的視頻。
周圍嘲諷的聲音依舊不堪入耳:“眼紋超惡心。”
“因為臉大所以你的粉底液才會用得那么快?!?/p>
“長成這樣我會自殺。”
連她自己都忍不住嘲笑自己的外貌。
她發現不管自己怎么努力,自己都無法變成“大家期盼的樣子”。
她放棄了,卸下妝容,決定不再為難自己。
“我不漂亮,不過不要緊。
不要因為別人的視線而作踐自己,不要拿媒體的形象和自己比較。
你本身就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可以不漂亮不苗條。
我不為別人而打扮,要尋找完整的自己。”
她的這番話,迅速引來了無數好評。
和她一樣,越來越多的韓國女性,開始覺悟到真正做自己的必要。
可是,這樣的自信和滿足,仍然只是少數。
當韓國的審美在悄悄改變時,依舊有許多中國女孩,因整容而“身陷泥沼”。
2
一些人回歸自然美
一些人還在被整容貸禍害
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總量超過1000萬例。
據《2017年醫美行業白皮書》:全球每2.5個整容人士中,就有一位中國人。
2017年,中國醫美總量超過1000萬例。
全球醫美行業平均增速為7%,中國則達到了42%,是世界增速最快的國家。
全民醫美的時代,整容早就不只是明星、網紅的“專利”。
越來越多的普通女孩,也加入了整容大軍。
中國的整容群體,也愈發低齡化:約53%的醫美消費者,年齡在25歲以下;
00后消費者,也已經占到了4%。
這些人不少都還是學生,或者剛剛工作。
想要通過整容變美,但隨便一個項目,都可能花費幾個月的生活費或者工資。
整容,變成了一些女孩遙不可及的愿望。
于是,不少人盯上了這門“生意”。
只要女孩稍有意愿,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哄騙誘惑。
“熟人介紹”、“主播招募”、“做項目返多少錢”……誘騙可以說無處不在。
女孩們把這些當成變美的開始,卻不知是噩夢剛剛降臨。
福建的高三藝術生小陳,在高考前就被人騙到了醫療美容醫院。
對方告訴他,可以提供模特崗位,月薪過萬。
但崗位“對外形和身材要求較高”。
言下之意,就是哄騙小陳去整容。
沒有抵抗住誘惑的小陳,做了3萬5千元的項目。
因為手術恢復,她錯過了高考。
并且,因為支付不起整容費用,她又被人忽悠著簽了整容貸。
醫院說只需要她的身份證就可以辦理,零首付,分期還款。
最終連本帶息,小陳要還款將近5萬元。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她一樣,在更大的陷阱出現前及時回頭。
貸款只是開始,還不起錢的后果,才是深淵。
一些哄騙女孩們接受貸款的公司,在得知女孩無力支付時,會介紹她們去做一些特殊服務賺錢還款。
有人曾經向記者舉報,自己遇到了一位自稱“整容后無力償還貸款被脅迫”的十七歲女孩。
記者暗訪后得知,這名女孩因為貸款被人控制,拍下照片,不得不來做這些。
還有人,為此付出了更大的代價。
23歲的王女士,同樣被中介欺騙,在整形中心做了美容貸,但最后無法償還。
中介告訴她,可以去捐卵,安全可靠。
而中介帶她去的幾家非正規醫院,不顧她身體條件,給她連打了17天的促卵針,仍然無法排出。
回到家,王女士陷入昏迷。
一番搶救后,她保住了命,但從此喪失了生育能力。
被美麗沖昏頭腦的女孩們,在誘惑面前,付出了巨大代價。
愛美很正常,但在美麗面前喪失了理智,一味向著美麗“前進”,卻恰恰是離它越來越遠了。
3
整容不是錯
但也別被美麗綁架
“整容”從來不是錯,追求更好的自己是每個人愿望。
真正的罪魁禍首,在于被“美麗”綁架。
讓別人的審美成為自己的枷鎖,在其中迷失了自己。
綜藝《四大名助》一期節目中,來了一位“自信”的女孩。
她霸道地宣稱自己是“全宇宙最美”,但她的“美麗”卻讓她母親發了愁。
她一共接受了大大小小20多次手術,前前后后花了近80萬。
她母親認為她整容上癮,擔心她頻繁接受整容手術,有許多健康風險。
但她并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對媽媽的擔心和別人的指摘視而不見。
還帶動周圍的朋友一起去整容。
她整容最初的目的,就是希望把臉變得像明星、主持人一樣好看。
“我只是想變得更漂亮,想通過我的努力,去達到我想要的結果”。
就像孟非在節目里所說:“那些最當紅的女主持人,她們可能很漂亮,但她們一定有美貌以外的東西。
今天這個社會,可怕就在于,有這么多年輕的女孩,完全忽略了生活當中,對她們還應該有其他的那一點意義?!?/b>
許多人認定“擁有美貌就能逆天改命”。
只是,并非所有“逆天改命”的人,都擁有驚艷眾生的外表。
但多數時候,他們擁有的,是“自信和堅定”。
Lizzie Velasquez,被稱為“世界上最丑的女孩”。
很多人被她相貌嚇倒,甚至對她惡語相向。
因為得病,她的全身幾乎沒有脂肪,整個人仿若一個骷髏。
從小就活在別人無條件的厭惡中。
如果她總是在意別人的目光,或許就會一直在痛苦中掙扎,但她并沒有。
出生時只有1.2公斤的她,被醫生預言,永遠無法正常走路、說話、過上正常的生活。
現在,她已經活到了26歲,過上了正常生活,還順利大學畢業,成為了一個演說家:
“我的生命在我手中,我可以選擇讓生命很好或是很糟,這完全都在我一念之間。”
Lizzie出版了自己的書:
《Lizzie is beautiful》(麗茲很美)
《Be beautiful, be you》(變美就是做你自己)
還成為了一個美妝博主,網友們對她的喜愛沒有因為相貌而減少分毫。
因為她十分明白,重要的不是別人怎么定義你,而是你如何定義你自己。
美麗的容顏之外,還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去追尋。
況且,美從來不是只有一種模式。
曾有一個名為《你比你想象中更美》的短片,感動了無數人。
短片邀請了FBI的刑偵畫像師,在看不到對方的情況下,通過女性對自己的描述來為她畫像。
然后再請一位陌生人觀察這位女性的容貌,畫像師根據陌生人的描述,再為這位女性畫一幅畫像。
最后的結果無一例外,同一個人的畫像,像是兩個人。
自己描述的畫像中,女性們總覺得“我的眼睛太小了”,“我的下巴有些方”。
然而在陌生人的描述里“她有一雙很漂亮的眼睛”,“她的下巴很好看?!?/p>
“自我認知通常是殘酷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世界會這樣看待我們?!?/b>
嚴歌苓曾在《讀書與美麗》中寫道:“漂亮和美麗是兩回事。
一雙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麗。
一副不夠標志的面容,可以有可愛的神態,
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儀態和舉止。
這都在于一個靈魂的豐富和坦蕩。”
人們習慣苛求自己的容貌,把無關痛癢的小缺點當做無可救藥。
有時卻忘記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讓靈魂跟著面容一起變美。
美麗從不是個狹窄的形容詞,活得漂亮,你一樣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