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 墨爾本十刀姐
我有兩個鄰居,一個鄰居是剛蓋了新房又挖了游泳池的的四口之家,另一個鄰居是一對在這里生活了四五十年的老夫妻。老太太叫安,老爺子叫比爾。
記得我們剛搬來的時候,隔壁老太太就非常熱情的主動上門來和我們打招呼,還帶了一些他們自己種的豆角送給我們,非常熱情。他們在這里生活了四五十年了,還告訴我們前任房主在這里生活了五十年以上,比他們時間還長,他們都是幾十年的老鄰居了。后來我們逢年過節的也會給他們送煮熟的餃子過去,回國也會給他們帶禮物,漸漸的也熟絡了起來。
安70多歲,比爾快80了。他們有6個子女都已經成家立業,現在就他們老兩頭住在這里,平淡如水的養老生活,后來聽老太太說比爾身患重病有很多年了,不過從外面完全看不出來。老太太說比爾年輕的生活工作很辛苦,做搬家工人什么的,為家庭付出很多,現在輪到她來照顧比爾了。平時他們找了一個除草公司幫他們除草,草長得快的時候半個月來一次,長得慢的時候一個月來一次。
澳洲人的退休生活比較比較多元化。因為退休年齡比較晚(目前是65.5歲,從2023年退休年齡就延長到67歲了),很多人60多了還在工作,到了退休年齡以后,他們有的會把自己的大house賣掉,換成一個小公寓,或者小房子住,這樣多出來的錢再去買個房車,開出去四處旅游了。這種老年人在換房子的行為在澳洲叫做downsize,因為年輕的時候家里有孩子,每家至少兩三個吧,房子小了也住不下,孩子大學畢業后都紛紛搬出去自己住了,家里就剩下夫妻二人,剛開始還年輕,房子大點兒也能打理,但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打掃大房子也開始感到吃力,所以很多人會選擇賣了大房子換一個各方面更加方便的小公寓。澳洲人對自己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好像并沒有什么眷戀,更不會留給子女。因為這里住養老院的費用也很高,稍微好點兒的養老院也需要幾十萬才住得進去,有的養老院需要直接在里面買一套房子,所以他們自己養老也需要很大一筆錢,賣了房子的錢身體好點兒的時候就四處游玩,身體不行以后就都花在養老院了。
也有一些老人像我的鄰居一樣,一輩子都住在自己的這套房子里,也許是習慣了吧。
上個月有一天,突然有人來敲門,我開門一看一個陌生的女性,她自我介紹道:
“Hi, 我是隔壁安的女兒Terry。我剛才看到一個人從你家前院跑出去了,他應該是到側面去看你們的窗戶了,看上去只有十七八歲,淺色的頭發,穿著一條白褲子。現在快要圣誕節了,小偷挺多的,你們要注意安全哦!”
“是嗎?我完全沒注意!謝謝你Terry!” 我非常感謝的回答道。
“對了,我的父親比爾已經去世了,你知道嗎?” Terry突然說出了這句話。
“啊?我不知道啊,是什么時候的事情?” 我極力掩蓋著自己震驚的情緒。
“今年4月份,復活節前夕。” Terry平靜的說道。
“聽到這個消息我感到非常遺憾,Terry.” 我用沉重的語氣對Terry說。
她這么一說,我突然想起來去年四月有一天我回家,發現他家門口停滿了車,家里好像有很多人,我當時心里咯噔一下,本來想去問問。但是走進以后發現家里充滿了歡聲笑語,我當時覺得可能是他倆誰過生日吧?像是在慶祝什么似的。我就沒好進去問了,我想應該就是那天吧。知道這個消息以后我心里空落落的,回想了一下最近是很久沒見到過比爾了,他已經離開這是世界8個月我才得知這個消息。安也沒有告訴我們,Terry說她媽媽應該也不想告訴所有的人這個悲傷的消息。那天的對話結束以后,我和Terry交換了手機號,我告訴她有什么事情可以和我聯系,我們家常年都有人的。
記得有一次我家門口一個聲控燈失靈了,比爾還專門過來提醒我們,讓我們最好關了,不然一直亮著很費電哦!還有一次我們從國內回來,他還在廚房的窗戶上和我們打招呼,還幫我們拉過一次垃圾箱,提醒我們不要把垃圾箱提前拉出去,因為這樣會提醒小偷家里沒人。
昨天大年初一,我在外面干活兒的時候安還過來祝我們中國新年快樂,她看上去憔悴了一些,希望安身體健康,一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