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微博,刷到了一部很眼熟的劇,<<我可能不會愛你>>。
這部劇大概是在我中學時期流行起來的,好評率很高。當時對這類電視劇完全不敏感,因為覺得那樣的年紀于我還很遙遠,無法做到感同身受吧。
想想那時候的自己,真是有點別扭。
有的時候故作成熟,完全不相信愛情的存在,我依稀記得自己曾在日記里寫過,愛情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那時,惡作劇之吻啊流星雨啊,這種言情劇看得很少。
雖然現在,我也不相信會有那樣的愛情。
言情劇總是過分地夸大了主角們的生活。哪有那么多海誓山盟,哪有那么多轟轟烈烈,哪有那么多重重誤會,哪有那么多機緣巧合。
我雖對這種夸張的愛情不感冒,但是,我變得相信愛情了。
盡管在我的小半人生里,沒談過戀愛,沒追過男生,可我依然堅信,未來有人在等著我,等我變得更好再去和他相遇。這么說來有點點矯情,但是每個女孩子期待的,大都如此。
不奢求什么長廂廝守,只期望在對的時間里,遇見一個對的人,無論結果如何。
程又青曾說,在她的十七歲時,她想要快快長大,擁有人生的第一雙高跟鞋。而我的十七歲,亦是如此。生活得按部就班,留著短短的學生頭,每天早上背著重重的書包,打著哈欠去上學。沒有手機,沒有雜書,更沒有高跟鞋,卻沉溺在對大學的憧憬里。
那時的自己好像一無所有,可是眼神里,閃爍著細碎的光,能倒映出整個世界。
如今到了大學,沒有想象中那么多姿多彩,反而有些無聊。擁有了原來渴望的物質基礎后,反而很懷念那段很簡單的日子。
說得自己有點老氣橫秋,可能人都是如此,一邊回憶一邊又向前走,感慨萬千想與人說,最后把那些話全吞到了肚子里。
很想到了大二剪成短發,再留回高中的發型,后來發覺,就算校服都穿在身上,也再也無法擁有曾經想要急急擺脫的時光了。
我們能做的,就是勇敢地向前走。
我一直告誡自己,千萬不要辜負了十七歲的自己。
不要辜負她深夜壓力爆發時的痛哭,不要辜負她每天早早起床去上學的勤奮,不要辜負她做不出題時卻仍不放棄的堅持,不要辜負她每天都在向現在的自己前進的模樣。
現在的我,是十七歲的自己的動力,是她的信仰。
我還未變成一個很符合那時的自己所期望的人,但是起碼,我給了十七歲的自己一個還算滿意的結果。我還記得,那時的我特別害怕,害怕對將來的自己感到抱歉。
如果還能回到那年,我一定要告訴她,我很感謝你,是你讓現在的我自由地享受當下的生活,是你讓我明白努力的意義所在。我一定要拉著你的手,帶著你,奔向更好的自己,遇見懂你的人。
是啊,不要慌張,未來一定是很美好的。
十七歲的我哪知十九歲是這么可愛,那么,十九歲的我也應該明白,未知并不都是可怕且不安心的,所以要更加努力,看看未來有什么在等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