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整理 / 鄒佳欣
焦慮,浮躁,這大概是媒體人乃至所有職場人近幾年的普遍心態。
? ? ? 作為一個曾經業余的媒體人,最近幾年感覺這個行業四面楚歌(雖說每個行業都不容易)。現在的媒體環境可謂是風險重重,一方面網絡媒體、自媒體等新興媒體層出不窮,特別是互聯網行業的媒體類更是風起云涌,虎嗅網、36氪等媒體打著互聯網觀察和創業的旗號攪活了一池春水,使原本對信息產業發展反映就慢一拍的傳統媒體,更是跟不上這樣的腳步。另一方面,大部分媒體人也開始浮躁,在我身邊就有不少人“身在曹營心在漢”,賺著媒體的工資,卻每天刷著朋友圈,在手機新聞客戶端看新聞,私下還在從事顛覆媒體的事情——從以前很多人寫博客,到現在運營“一個人的自媒體”,小算盤打的真是啪啪響。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 ? 經常有人說,你看一款產品做的好不好,要看開發產品、賣產品的人自己有沒有用,你的敵人是否在用你的產品。于是,很多人開始關注,比爾蓋茨用不用ipad,馬云用不用微信,馬化騰用不用百度……
? ? 從這個角度來說,傳統媒體已經敗了,紙媒記者很多人從不看報紙,電視記者很多人從不看電視。大家都變成了“低頭族”,除了傳統媒體的老人可以固守一片疆土外,新來的大學生沒有多少人能坐得住冷板凳,畢竟新媒體的風起云涌,使這些還懷揣夢想的年輕人都希望能創辦下一個虎嗅,下一個36氪……
這就是所謂現在傳統媒體的趨勢!
? ? ? 其實,現在新媒體的創業也進入一個群雄爭霸的時代。每天都有無數的新媒體起來,也有無數的新媒體倒下,互聯網企業的生存周期也同樣適用于基于互聯網的新媒體。這些新媒體的創辦者,要么是傳統媒體人創業的,要么是別人創辦,而傳統媒體人為主運營的,或者是從傳統的新聞專業畢業,轉投新媒體的。
? ? ? 很多的新媒體都是由傳統媒體人創辦,所謂的傳統媒體潛規則在這個行業依然適用(雖然每個行業都會有一定的潛規則)。網上鋪天蓋地的揭露網絡媒體發軟文的潛規則,刪帖潛規則,“勒索”企業潛規則……如此而已,這樣的新媒體不過是傳統媒體的“翻版”。
大概世間所有都是變壞容易,變好難吧!
? ? ? 傳統媒體的“不好”,新媒體都學來了,而傳統媒體的好,卻沒有留住多少。傳統媒體人對新聞作品的精雕細琢,傳統媒體人嚴格的審稿流程,傳統媒體人對新聞業務和國家政策的熟諳……新媒體沒有多少可以顯現出來。不客氣的說,新媒體走得是“野路子”完全披上了互聯網的外衣,自稱新媒體;以前的bbs披上了社交的外衣,自稱自媒體;電子商務披上了O2O的外衣,宣稱了另一種新模式的誕生……一個一個前所未聞的新概念在這個“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的年代紛涌而出,讓人目不暇接。
? ? ? 大家都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新媒體的原創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缺乏即時的新聞來源,而且大多數新媒體的資訊是轉載傳統媒體的。傳統媒體生產內容,而新媒體對其進行放大。甚至很多人說,互聯網上最不值錢的就是新聞資訊。以我來看,最不值錢的就是沒有價值的新聞資訊,有價值的新聞資訊從來都是值錢的。
? ? ? 如此看來,傳統媒體也不是一無是處,新媒體也沒有那么可怕。所謂傳統媒體人消亡也許只是說說而已。
? ? ? 從我接觸過的幾位傳統媒體人來說,所謂的焦慮感和浮躁的心境主要來自他們對社會環境快速變化的不適應感,對置身于一個早已被定論為“夕陽產業”的行業的不安全感,對快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的不甘心感……他們費盡心思想進入這個行業,卻總是抱怨沒有機會。即便遇到機會,他們也要慎重考慮一下到底放棄“鐵飯碗”值得么?陷入這樣的死循環,就會失去很多本身可以把握住的機遇,不懂珍惜,就別去抱怨!
? ? ? 這場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大潮中,傳統媒體人應該如何應對,是處變不驚,還是積極轉變,是安身立命,還是跳出圍城,自己的職業生涯應該如何轉變,也只能自己作出判斷和決定。多人一起的決定也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媒體的未來,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
? ? ? 傳統與新興之間如何相處?對于這個偉大的時代來說,這個問題或許在每個行業都是一個困局, 但我覺得這不一定是個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