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來說說壓力的問題。
在當今社會上,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壓力。但我們通常都認為,壓力是有害的,因為他搞得我們全身緊張,心情不愉悅,事實上是這樣嗎?壓力是否真的是一件壞事呢?
斯坦福大學教授、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在一個Ted演講中提到一個新的觀點:壓力本身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什么影響,其實真正影響身體的是我們看待壓力的方式,如果我們認為壓力有害身體健康,那它就有害。如果我們認為壓力對自己沒什么影響,那它就真的沒影響。
這就涉及到我們平時的思考方式了,打個比方,任何一件事都有正反面,就好像如果有一天天氣突然下小雨了,而你剛好沒帶傘,自然而然地,你是否會想自己很倒霉,為什么會遇到這種天氣。而有的人可能會覺得是一種享受,小雨怡情嘛。所以你看,有時候痛苦是來源于我們思考事物的方式。
回到那位教授的結論,她是如何得出這么有趣的結論呢?
首先,她做了個實驗,用8年時間跟蹤了3萬多個美國成年人,發現在這之前一年時間里遭受過巨大壓力的人,死亡風險增加了43%。這不是就說明壓力有害健康嘛?哎等等,這僅僅是限于那些覺得壓力是對身體有害的人來說。相反,如果你承受了巨大壓力,但卻并不覺得壓力對健康有威脅,那死亡風險就根本不會增高,甚至比一般人的死亡風險還低。
這個研究讓這位教授非常吃驚,因為,這個結論與她之前一直認為壓力是有害的觀念截然相反。而且她還發現,認為壓力有害健康這一點,在導致美國人死亡的所有原因里面,竟然能排到第十五位,比艾滋病和謀殺的死亡率都要高。
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想象一下,如果老師突然點你回答問題,而剛好你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突然之間要面對全班同學講話,對于你來說,是不是此時非常緊張呢?或者,當你面臨重大考驗或者考試的話,你是不是會覺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冒汗呢?
但是,想象一下你覺得這個巨大的壓力是有益的,把剛才那些生理現象,當做是身體活力充足的象征,把它當成是一個挑戰自我的事情,那結果會是怎樣呢?你會發現,盡管你還是會心跳加速,但你能感覺血管是放松的;盡管心臟強力收縮,但心血管系統卻是比較健康的,看起來更像是感覺到興奮,像是一種充滿力量的樣子。
所以你看,正是看待壓力的心態不同,就能讓你的身體發生不同的變化。認為壓力有害的話,可能活到5,60歲就心臟病病發了;而認為壓力沒有害,只是把它當成是挑戰的話,那你說不定能活到90歲,甚至100多歲呢。
這位教授還發現,壓力這東西,有時候對人的身體沒有害,其實它還有一些更好玩的地方。舉個例子,有壓力的時候,人體會分泌一種叫催產素的激素。這個激素還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叫“擁抱激素”。你跟人擁抱的時候,會產生這種激素。它會讓我們渴望親密接觸,更愿意關愛他人。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壓力具有抗壓力機制。因為它能產生擁抱激素,讓你通過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解決壓力問題。有一個調查展示,承受巨大壓力的一些人,例如,突然負債啊,家里出現一些變故的時候,如果他同時去幫助他人,參加一些社交活動,那巨大的壓力可能就不會那么大了,死亡風險因此就會大大降低。
從上面的結論因此而得出,壓力不僅不是我們的敵人,有時候,它更是我們的朋友。用良好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陪伴對于我們的成長也是有極大的幫助,更能讓我們活的更健康,長久,使我們更能從容,精神的面對考驗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