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是不是每天都充斥著各種抱怨?孩子不聽話、老板很奇葩、飯菜太難吃、房價太昂貴、交通太堵塞……聽起來都是事實,都很有道理,我們已習慣并接受這些耳熟能詳的抱怨了。《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威爾·鮑溫是美國最偉大、受尊崇的心靈導師之一,他發起的“不抱怨”運動,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希望正在抱怨中的你也從中受益。
抱怨產生的原因
“抱怨”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一種情緒,有的人幾乎每一天都會抱怨。那么,我們為什么會抱怨呢?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覺察到抱怨會給我們帶來好處”,或至少不覺得這樣做會帶來什么壞處。
產生抱怨的情形大至有這么幾種:第一種希望通過抱怨能獲得同情和幫助;第二種希望通過抱怨能改變身邊的人;第三種希望通過抱怨表現自己的優秀;第四種是我們無意識地說出來的抱怨,比如抱怨天氣不好、抱怨上班時間堵車,說這些話時很明顯我們知道并不能解決問題,只是發泄一下自己不滿的情緒而已。
抱怨的危害
發出這些“抱怨”的時候,我們似乎獲得了一些“好處”,但其實孰不知,我們也獲得了不少“害處”。抱怨,會讓你變得招人怨。總是抱怨的人,最后可能被周圍的人們放逐,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能量都被這個抱怨者炸干了。我們或許也會發現身邊有那么一些人,覺得精力都被他們耗盡了,他們借由抱怨的天性,把我們原有的能量都轉換成憐憫。相比較之下,面對成天抱怨的人,我們應該更樂于見到面臨嚴苛處境仍能保持樂觀,努力擺脫困境的人,而且也更樂于對這樣的人施與援手。反之亦然,如果我們自己也只是一味的抱怨,或者想通過抱怨來得到別人的幫助,那也只是一時的,是不可能永久的。抱怨,會讓你逐漸喪失自信。抱怨有時候是為了逃避,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我們常常會下意識的選擇“拒絕接受”,通過各種渠道來達到這一目的,抱怨就是被最常采用的方法。
如何改變抱怨的習慣?
本書作者發起了著名的“不抱怨”的紫手環運動,在全球有106個國家1800萬人參加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能量。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改變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無意識的無能。我們根本想象不到自己抱怨的頻率有多高。因為我們以前根本沒有注意過,很多人在剛剛戴上紫手環的時候才開始注意自己的話語,于是我們開始不停地取消手環再帶上,甚至有時候自己都感覺煩呢,原來我們的抱怨是如此的多,且我們的抱怨都是在自己毫無意識的情況下就已經出來。
第二個階段:有意識的無能。當我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有太多的抱怨,我們也知道抱怨不好,但是就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
第三個階段:有意識的有能。當我們意識到自己馬上要抱怨、講閑話、批評、諷刺時,需要重新組織自己的語言或者干脆沉默不語。當我們說每一句話時我們都要提前經過大腦的一番思考:這句話是不是我在抱怨呢?還可以找一個挑戰,不抱怨目標的伙伴,分享經歷、互相打氣。
第四個階段:無意識的有能。經過我們相當長時間的不懈努力,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變化很大。自己對生活充滿了信心,遇見事情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好的方面,我們開始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不會再去說一些抱怨的話語。其實不抱怨只是一種外在表現形式,真正改變我們的是我們的內心,是我們的生活態度,我們現在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停止抱怨,努力改變
我們可以這樣看: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愿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從現在起,做一個積極的人,談論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東西。這樣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為你工作,而你會締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獲,遠勝過自己夢想所及。給它一點時間,同時仔細觀察,這一切就會發生。“不抱怨”行動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借助這鑰匙,開啟我們對生活的不抱怨,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我們都擁有一個“純凈無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我們的幸運女神也會因我們停止抱怨而格外青睞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