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 ? ? ? ? ? ? ? ? ? ? ? ? ? ? ——山本耀司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視線都習慣盯著外界,他人、他事,我們看得分明,但一回頭面對自己時,就仿佛眼前是一團迷霧。
撥開迷霧,我們將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在定位訓練營的這幾天,我有些小小的覺察,同樣也觸動著我。
(一)高能量場的賦能
能量越高的場地,越能在其中收獲能量。當我們認真完成了作業,然后抱著分享的態度和大家交流,這或許只是一個隨心而動,但引發的化學效應、觸發的思維碰撞卻是預料不到,且絢爛無比、暖徹人心。
就拿我自己來說。本想在順手分享語音逐字稿后悄無聲息閃人,沒想到一下子獲得了大家的連連贊許,甚至還有小伙伴鏈接我。我從來沒想過會引發這么一大串的聯動效應。自然,我也沒想到我在小組里的善意提醒,讓許媽媽夸贊我的主動,還說我是六哥派去的天使。那一刻,我看到了能量在我身邊的流動和匯聚。
被看見是一種幸福。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看見。我是在傳統式家庭教育背景下長大的孩紙,父母奉行的是批評式教育,會在我成長過程中指出各種各樣的不足,做得好時也不常對我有任何鼓勵和肯定(即使會對其他人夸贊我,這是我事后好多年才知道的)。這就會導致我有一種復雜的心理:渴望被看見,又害怕被看見。渴望被看見,是想證明自己也不差;害怕被看見,是因為擔心別人會因此做出比較高的期盼,而自己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期許。
但事實上,我們處于這個社會,在學習、生活中若能得到正面、客觀與正確的評價,就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優點和價值。高能量場的賦能,能讓我們更接納自己,用更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當然,這個高能量的流動,也能傳遞給其他小伙伴,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自卑心理某一程度上是對自我的不接納
在上面我也提及害怕被看見的心理,其實這在某一種程度上說,也是對自我的一種不接納,害怕、恐懼達不到他人心中的預設。
我在小組里也看到了這樣的現象,大家覺得大群里的學霸扎堆,不敢將自己的作業公布在大群里。殊不知,那份作業在我看來真的寫得又有條理又有深度。這份心理,包含著對自己的嚴苛,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完美,其實內心深處是一種對自己的不接納。很多覺得自己不行的事情,其實有一部分是一種回避行為,對自己的不自信。
但是換一種想法,多嘗試一些,或許會發現自己的不同,會發掘自己的潛能,還可以和小伙伴們共同交流促進進步呀~
期待我們大家三十天后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