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架進了派出所,為爭一輛摩拜單車和一個中年男人動手了。打架我自然沒吃虧,罰錢賠錢我也認倒楣,只是一周的時間就這樣全搭進去了,確實讓人懊惱。 此刻蹲在狹窄的看守所,冷靜后我的萬分慚愧,不就為一輛小破車嗎?說好的元認知都跑那去了,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嗖-嗖-嗖-嗖,我回到了2017年6月20日,此刻我正坐在家里電腦前,沒有打架沒有看守所,一切看來都還來的及。
上面場景雖是我溢像出來的,但被人放鴿子、連續5輛車無法用、用車莫名被指責、情緒壞到極點卻是真實存大的,兩種劇情一念之差,真的是一念之差。
我不是想來告訴你控制情緒有多重要,這個你肯定比我更懂。我只是想借些弄明白一點,好好的情緒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崩潰的,這中間有什么共性,以及將來如何更好的避免。
能有這樣的復盤得益于我近1年的時間記錄和半年的日志反思。從中我發現大部分導致情緒崩潰的主要有三個原因,也可稱為情緒三屠刀:
1、標準太高
2、標準太多
3、臨時撤換標準
標準太高是最常見的,標準一高自己就很難達到,達不到很容易引發自責,對情緒的影響相當于小刀傷皮。
標準太多在完美主義的人身上最常見,一大堆各種標準很難做到樣樣滿足,達不到就會造成自貶,對情緒的影響相當于菜刀動骨,比小刀嚴重。
臨時撤換標準是最嚴重的,有了它會把人活活累死,你前面說好了做好A、B、C三點就ok了,結果在快要完成時,你卻臨時換成要按D、E、F的標準來衡量,這樣的結果是你幾乎永遠都達不到自己的標準,永遠都對自己失望。這對情緒的傷害是致命的,分分鐘把人給弄崩潰的。
這次崩潰的核心根源其實是寫作,因為加入007不寫就出局,每7天一篇文章,前面己寫了三篇的文章,每篇投入的時間雖都在5小時以上,但寫出來的東西卻像個小娃娃,和群內大神們的文章完全沒法相比。于是本能的刺激讓我對自己產生了不切實際的高標準,心急求快之下甚至希望下一篇就能寫出不一樣的高水準。
為了達到這樣的高標準,自己會特意去了解一些相關的寫作方法論,比如劉潤《5分鐘商學院》里提到的如何寫出一篇好的專欄文章,類似這樣只要認為能促進寫作就加到自己的標準里,漸漸的標準也就越加越多。本來沒什么標準時,提筆就寫,現在標準一多,反而不敢寫了。
寫作時間一托再托,最后臨近的二天,實在不能再等了,焦燥中就隨便挑出一個主題寫上一二段,但隨后很快就發現這種用劉潤說理性套路寫不太好要換一種,等好不容易改了寫法,又發現這個主題不對,不符合李笑來老師的剛需最大化前提。于是一切打破重來,重頭來找寫作主題。就這樣三番五次的臨時撤換標準后,對工作的愧疚、交作業時間的壓力和內心的焦燥開始在不斷升溫。
最終心煩意亂之下決定先下樓吃點東西緩沖一下,于是就出現了后面的被人放鴿子、連續5輛車無法用、用車莫名被指責等一系列相關連鎖事件,看似與寫作無關,其實背后都是因為寫作帶來的巨大不良情緒致使的注意力渙散。而注意力渙散又導致打車軟件使用不當、與人溝通不暢,接連帶出了這一系列倒霉的事件,而最終與人爭摩拜單車事件就差點成了壓垮我情緒的最后一根稻草。所幸即時控制住了,否則對方就真成了我情緒的發泄桶了,罪過、罪過!
有了這樣的教訓,那今后如何有效避免這樣事情的再次發生呢?
三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