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有人在敲門。我和女兒正在吃午飯。我們倆快速的交換了一下眼神,這個點,應該沒有人來串門,而且敲門聲如此急促,是誰有什么急事呢?心不由地提了起來。
我放下筷子,來到門廳,隔著防盜門問:“誰呀?”這是我和女兒多少年來養成的習慣:不隨便給人開門,問清楚是認識的人再開門。
“我!送雜志的。”一個粗曠的女聲傳來,好像還夾雜著一絲不痛快。
我想起來了,她昨天打過電話了,好像是解釋我訂閱的雜志到了,今天會給我送過來。
我打開了防盜門。
“是你家訂的《讀者》嗎?”
“是。”謝謝的話在嘴邊,還沒有來得及說出口,就被她一句質問的話堵住了:“你是不是打投訴電話了?我昨天不是已經打電話跟你說今天給你送過來嘛。”
“我沒有打投訴電話啊。”我被問的一頭霧水。
“那我的領導怎么說接到了你家的投訴電話,而且不止一個。”
“我怎么知道。”無端被質問,我心里不由地來了一股氣。
但看著門外的“郵差”,年齡比我還大,穿得鼓鼓囊囊的,一副風餐露宿的樣子,心里不由得一軟:“是不是幫我訂閱的工作人員投訴了?
因為他們的雜志已經到了好幾天了,問我的時候,你還沒有打電話,我說我的沒有收到。”我用猜測的語氣和她探討,也擔心投訴會影響到她的工資。但看著手里的三本《讀者》,我意識到她肯定偷懶了,不然不會一下子來了1、2、3期。
我把我知道的可能性說了以后,想問一下我訂閱的另外一本雜志什么時候能到,話問了一半,她粗暴地打斷了我的問話:“你等一下,我打個電話。”
我靜靜地站在門口,等她打完電話。她說著方言,我一句都聽不懂,但能感覺到她在電話里的語氣也是那么強硬又急速。過了一會,她還在通話中,我真等得有點尷尬了。算了,不問了,啥時候到了啥時候看吧。
我關上了房門,回到餐桌旁邊繼續吃飯。我以為她打完電話就會離開吧。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又響起了敲門聲,一聲接著一聲。女兒皺了一下眉頭,這人怎么這樣敲門了?難不成應該站在門口等著給她開門?我心里的那一點點同情也被她敲沒了,想起一個朋友告誡我的一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我滿臉不高興地打開了門:“還有什么事嗎?”我已經不想和她說什么話了。
“你和我們領導說一下。”
“你讓我說什么?”
她把電話遞給了我。
“第一,我沒有打過投訴電話,第二,我訂的雜志,你們想送就送,不想送我另外去買。不必糾結這個問題了。至于你們接到的投訴電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我不知情。”我一口氣把我的觀點說出來,就掛了電話。
對待沒有禮貌的人,你的禮貌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困擾。
本來我就是為了幫朋友完成工作訂單任務,才選擇從郵局訂購雜志的,誰知道等了這么多天,還有這么多的麻煩事。想想還有十二個月要被這敲門聲干擾至少十二次,心里就無端地不痛快。再加上她說話的方式與語氣,感覺真是給自己找了一個老板,時刻得提防被她質問。
郵差這個行業,已經慢慢在消失。現在鋪天蓋地地都是快遞小哥,他們大多有禮貌又有分寸。郵政的快遞員我也見過很多,今天的這個郵差大姐卻讓我感到非常不舒適。她不止沒有一點點服務行業人員應該有的謙卑,更沒有最起碼的禮貌,不僅隨意質問雇主,連敲門都敲得如此霸道,不由得讓人情緒跟著急促起來。
廣播里、電視上、網路上,都在提倡尊重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們,尤其要尊重那些奮斗在基層的工作人員們,但我想問: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是不是自己應該先做到尊重別人呢?
用一個謙卑的態度,好好和人溝通,有那么困難嗎?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舉止優雅大方,有那么難嗎?干嘛要把自己狼狽又急促的情緒帶給別人呢?工種無貴賤,但態度卻有天壤之別啊!
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做一個讓別人感到舒適的人吧!
作者簡介:胡楊,一枚中年小女子。喜歡以小資的情調把日子過得浪漫一些,愿意用溫婉的文字描繪各種生活的畫面。期待與讀文的你一起在柴米油鹽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