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點前的寶寶還在為自己想跳起來,踮起腳尖往雙手向上一提,伴著一個踉蹌落下床而興奮著
八點后的寶寶現在呼吸均勻的蓋著被子舉起雙手安然入眠
從興奮到入睡只差一個關燈,夜里的轉轉關燈后躺在身邊看著媽媽手里開啟的王者榮耀,選好英雄后還沒到達戰場就已經把那長長睫毛的眼簾拉上了,
白天午睡如此,晚上睡覺如此,對于這樣的睡眠習慣媽媽屢試不爽,
夜里醒來后也能自己睡著,
能自覺主動的睡覺,形成了睡眠條件反射,既能省事不少,又能有自己的時間
早上八點左右,轉轉也會準時起來,然后扯著還在懶覺的媽媽頭頂的頭發往上扯,
嘴里還邊叫著不標準的起,起,起,這是他僅會的幾個詞之一
(對于扯頭發這個習慣,轉轉每次扯媽媽頭發時,媽媽也會扯轉轉的頭發,狠心的媽媽扯著他那頭頂的一撮頭發扯的要哭了啊啊的叫才松手,松手后會跟轉轉說,扯頭發會不會疼啊,你每次扯媽媽的頭發,媽媽也會很疼的,也許轉轉聽懂了,也許是自己怕疼,就這樣相互扯了幾次后,轉轉叫媽媽起來的方式就成了頭往臉上蹭,邊蹭邊翻,也改了愛扯頭發的毛病,這期間豆漿就在旁邊看著我兩相互扯對方的頭發傻笑)
其實剛從轉轉奶奶那邊接過來的時候可沒有這么自覺,
晚上六七點睡半個小時后又到十一二點才睡,而且睡前一定要抱著拍拍屁股,
還得抱著站起來走走,早上也是不起來能直接睡到中午吃午餐
面對這樣的習慣還是很擔憂的,畢竟睡眠質量也是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1,對于嬰幼兒來說,睡眠的質量和醒時的活動相互影響,因為嬰幼兒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自我調節能力差,需要依靠固定,反復的生活節律來形成對晝夜的適應以及對身體的調節,因此,不穩定的睡眠時間,太晚入睡等不良作息安排會擾亂幼兒的身體適應,使幼兒入睡困難或者睡不安穩,
*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的作息,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按時吃飯睡覺,白天小睡時間不要超過四個小時
*讓孩子躺在床上入睡,家長陪在身邊,讓幼兒感到安全,可適當的伴有輕拍,輕撫等動作幫助孩子入睡,
*家長平時盡量滿足寶寶需要成人陪伴的成長需要,盡量避免因為缺少足夠的關注和陪伴使得幼兒產生依戀焦慮情緒,當寶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安全依戀的時候,應該耐心的陪睡或者允許寶寶使用依戀物陪睡
2,更換了睡眠環境和陪伴者的不適應也給寶寶產生了焦慮的情緒,轉轉剛離開爺爺奶奶由爸媽帶著的前幾夜,相當鬧騰,怎么都哄不睡,
*可以采用條件反射消退法,對他的哭鬧不理睬,幼兒第一晚哭了整整五十分鐘,哭累了也就睡著了,第二天只哭了十五分鐘,以后哭鬧時間逐漸建設,最后不哭也安然入睡了
(可參考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第二版,)
3,睡了一個小時的轉轉伸了一下懶腰,把被子踢掉瞇著眼睛看了一眼媽媽又睡了,在這之前每次睡著的轉轉翻身,亂動的時候媽媽會去翻弄寶寶,拍拍哄哄說說話,這樣給寶寶過多的關注,反而讓他醒來了
嬰幼兒在睡眠狀態中會表現出“睡不踏實”,當嬰幼兒進入到活動睡眠狀態時,會出現較多的面部表情活肢體運動,如微信,皺眉,噘嘴,做怪相,四肢伸展一下,發出哼哼聲甚至哭兩聲,呼吸快慢不均勻等,這些常常被家長無解為睡不踏實
其實寶寶并沒有完全醒過來,寶寶睡眠的周期短的特點,只是動動身體,建議家長不急于抱起寶寶,而是等待他自己安靜下來或者輕撫寶寶,以免外界的碰觸使得寶寶反而醒過來,打擾了寶寶的睡眠
補充
研究發現,顱腔深處的松果體可以通過分泌讓人入睡和覺醒的激素來調節我們的睡眠,這種激素叫褪黑素,可以改善睡眠質量
褪黑素一般是晚上八點左右開始分泌,11點迅速升高,凌晨兩點到三點逐漸下降,早上八點下降到最低點,分泌周期正好和太陽的東升西落同步
褪黑素的分泌受到光線的控制,光線弱或者夜晚,褪黑素分泌較多,如果夜間經常開燈或者頻繁活動,褪黑素的分泌被抑制,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